10月23日,海口市山内溪污水处理设施提标重建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一体化处理设施、生化池、进出水管道正紧张有序施工。
记者从项目业主单位海口市水务集团永卓公司获悉,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将于今年12月底调试投产,海口治污水的能力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10月23日,在海口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施工人员正在调试安装滤布滤池管道阀门。 见习记者 孙士杰 摄
项目已完工60%
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位于滨江路东侧,紧邻南渡江。10月23日,走进项目现场,只见吊装机伸着长臂吊起一体化设备进行安装,工人忙着浇筑进水泵房二次结构和安装进出水管道,两个圆形的生化池在抓紧建设中,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雏形加速形成。
海口市水务集团永卓公司项目代表李彬介绍,文明东路下游规划道路及污水管道未完善,周边城中村存在雨污合流,区域污水溢流,污水混接现像严重,不仅对山内溪和南渡江水质造成影响,周边居民也深受污水困扰。
为解决污水溢流问题,今年7月,海口市山内溪污水处理设施提标重建项目正式启动,主要新建构(建)筑物包括一座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的一体化处理设施,配套一座进水泵房、一座储泥池、一座智能截流井,以及相应配套管网、电器自控工程等。
截至目前,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已完工60%,预计今年12月底调试投产。届时,文明东路、山内西、滨江路两侧约1.5平方公里区域内混接、截流污水将得到有效解决。该项目主体处理工艺为“预处理+生化池+深度处理”,出水水质达到地表准Ⅳ类标准,尾水将作为清洁基流补充到山内溪。污水变清流,山内溪将恢复昔日的水清岸绿。
建设效率高污染少
与传统污水处理厂建设时间相比,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从开工建设到通水运行的建设时间大大缩短。“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主体采用装配式污水处理系统,不仅施工速度快、体积小、强度大,部分建筑材料还可以回收利用。”项目施工单位海南永顺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倪辉告诉记者,建筑材料通过工厂化预制,现场组装,建设过程效率高、污染少。
项目现场最引人注目的是两个直径24米的生化池,生化池由外圈和内圈构成。“这个生化池集传统污水处理厂的厌氧池、缺氧池、好氧池于一体,减少了运营过程中的电耗、药耗和污泥产量,能耗可降低1/5。”项目设备单位代表叶斌说。
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的污水处理设施占地约3000平方米,日处理能力为1.5万吨。“1吨水占地面积约0.2平方米,约为常规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的1/3。”倪辉表示,建设周期短、占地面积小、处理效率高、投资成本低,山内溪污水处理项目将成为海口市水务集团治污水中的样板。
近年来,海口市水务集团在水污染治理中,通过创新技术与管理,因地制宜,为海口水污染治理提供了一个又一个优秀的解决方案,有效地推动了海口“六水共治”工作的开展,让海口的水更清、岸更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