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环抱、云雾缭绕的武夷山国家公园腹地桐木村景观新华社发
在山东莱西市南墅镇袁家村,荒山变果园。图为果农在采摘冬桃。新华社发
福建省福州市市民在金鸡山公园茉莉花生态廊道游玩。新华社发
蓝天白云下的北京城市风光新华社发
丰收时节,江西弋阳金黄大地景美如画。江鸿跃摄/光明图片
【生态聚焦】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
美丽中国,幸福人民。十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祖国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如何进一步擦亮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底色,有力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建设?为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北京市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保献,福建省发改委党组书记、主任孟芊,河南省鹤壁市委书记马富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
生态文明建设成就非凡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取得非凡成就。对此,您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常纪文:过去十年是生态文明全面建设的十年。我到湖北、内蒙古、甘肃、陕西等地野外调研,经常能遇到野鸡、野兔等野生动物,让人惊喜。在湖北长江边的河段里,还能看到小时候难得一见的翘嘴白和鳡鱼。
这些变化,得益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的高度重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防治等行动计划,系统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体制和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制度。一系列举措,为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刘保献:我感受最深的是新时代十年生态环境质量得以前所未有的提升。以“北京蓝”为例,PM2.5年均浓度从2013年的89.5微克/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33微克/立方米,下降了63.1%,充分体现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孟芊: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加快培育绿色动能,成为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文明指数居全国第一,水、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常年保持全优。好生态已经成为全省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源泉。
马富国:鹤壁围绕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聚焦天更蓝,强力推进控排、控煤、控尘、控油、控车、控烧等“六控”措施;聚焦山更绿,深入开展“满城樱花、银杏绣城、处处竹园、绿满鹤壁”建设;聚焦水更清,持续深化“四水同治”“五水综改”。如今的鹤壁,山水交融、蓝绿交织,昔日“煤城”变“绿城”,赢得了群众普遍赞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