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监狱系统探索贴合未成年犯的心理干预模式
撑起未成年人的“心灵防护伞”
11月25日,省琼山监狱对101名未成年犯进行了毛发采集。这些毛发中的皮质醇含量,可以直接反映被检测人员的心理压力水平。去年10月以来,面向未成年犯开展这项工作,已经成为该监狱每个月的“固定动作”。
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教育改造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未成年人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逐年上升,由此导致的犯罪案件和反社会行为不容小觑。
为加强重点人群心理疏导,帮助未成年犯恢复健康心理、塑造良好人格,该局从建设有利于未成年犯心理健康的监管环境,打造监区、家庭、院校、医疗卫生机构联动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等方面着手,落实未成年犯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的预防干预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与海南医学院共同开展未成年犯心理危机干预及科研工作。
该项科研工作于去年10月在我省唯一关押未成年犯的省琼山监狱正式启动。每个月,心理学专家及民警们都会利用毛发检测、心理问卷、个体咨询等方式,对我省未成年犯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评估,并结合评估结果对其开展正念训练和心理干预,不断探索更贴合未成年罪犯改造需求的心理干预模式。
专家们普遍认为,这样关口前移、抓早抓小、由点及面的做法,可以稳步有效地降低未成年犯心理行为问题发生率和精神障碍患病率。
海南日报记者注意到,除了正念训练和心理干预,省琼山监狱还注重通过开展心理团辅、个体咨询、心理健康教育,以及组织各类团体活动、推广排练“八段锦”等方式,帮助未成年犯缓解心理压力、疏导不良情绪。各项干预措施落地生效,近年我省未成年犯心理问题消除率达86%,反社会人格障碍人数呈逐年下降趋势。
“每个未成年刑释人员出监前,我们都会从形势政策、生活常识、法律常识、心理调适等方面对他们进行出监教育,助他们顺利回归社会。”省监狱管理局(省戒毒管理局)教育改造处相关负责人说。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