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一座城市灵动的命脉。河流穿过城市一角,植物倒映水中,与水光云影相映成趣,市民散步岸上,鸟儿觅食水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定格成一道美丽的风景线。2022年1月,海南打响“六水共治”攻坚战,作为省会城市,海口以项目为抓手,精准有效治水,大力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目前已完成长堤路水质净化厂项目、西崩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年底前将陆续建成丁村扩容、滨江西、山内溪等污水处理设施。根据统计,海口污水处理能力今年共计增加15万吨/天,项目建成后将达83万吨/天,有效补齐污水处理能力缺口。生态文明建设新征程上,海口正逐水前行,点燃高质量发展“水引擎”。
割捞一体船清理南渡江河道内密集的水浮莲。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陈长宇 摄
摸清水体家底打好攻坚战
海口依水而建,因水而兴,大大小小水体纵横交错,散落在城市各角落,承载着一方水土的独特文化,以及儿时的记忆和乡愁。
海南打响“六水共治”攻坚战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六水共治”攻坚战推进动员会,成立市治水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治水工作组织体系,统筹指导推进“六水共治”相关工作,做好治水顶层设计和政策制定,以项目为抓手,以治污水为重点,以水环境质量改善为核心,不断推动“六水共治”开展。
工人在琼山区铁龙路南渡江旁清理水浮莲。海口日报融媒体见习记者 杨鹤 摄
为精准高效提高治水能力和水平,海口市治水办牵头辖区政府组织各级河长、各相关职能部门及属地镇(街),进一步摸清河湖水体现状底数,为全市“六水共治”实施河湖综合整治奠定坚实基础;邀请院士团队及水规总院诊断把脉,明确“适度超前、互为备用”“供水集中、污水分散”的供排水设施建设、布局理念;学习借鉴多地先进治水经验,提出“分区划片”治理思路,根据水系分布特点,结合行政区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将河湖划分为6个片区开展综合治理。
“六水共治”攻坚战启动以来,市治水办充分发挥“指挥部”“作战部”作用,结合全省治水攻坚五年三部曲、各专项“十四五”规划,研究制定我市治水攻坚工作方案、2022年治水工作要点、治水工作职责清单及项目月进度计划、年度任务季度安排、指标目标量化分解、专项行动、试点示范5张清单,积极营造“全市治水一盘棋”的协同作战工作局面。
探索新模式推进“六水共治”
12月22日,随着一股清水自滨江西水厂排入龙塘河道,海口市滨江西污水处理厂工程实现通水,较目标工期提前8天。
滨江西污水处理厂位于滨江路与新大洲大道交叉口,为全地下两层主体结构,处理规模近期为7万吨/天,远期达13万吨/天。项目建成后,将负责滨江西片区20多万居民生活污水的收集和处理,解决滨江西片区生活污水排放难题,改善片区水生态环境。
放眼全市,水务项目建设如火如荼。海口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掀起大干快干热潮,鱼道、引水闸、闸墩混凝土浇筑紧张有序施工;海口市江东新区高品质饮用水水厂项目加大马力,抢抓施工建设黄金期;海口新埠岛供水管网改造项目现场机器轰鸣,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加大水务项目建设的过程中,我们积极探索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新模式。”海口市水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已经投资建设多个地埋式污水厂,不仅巧妙解决了污水厂用地问题,还能充分发挥地面开发利用价值,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
2022年1月1日,江东新区地埋式水质净化中心正式投用,地下是日处理能力1.5万吨(远期4.5万吨)的污水处理设施,地面是风景优美的湿地公园。此外,中心设立了公众开放日,为中小学生及市民科普污水变清流的过程,积极宣传环保理念,成为生态环保科普基地新典范。
江东新区地埋式水质净化中心,地上美景如画。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康登淋 摄
记者从海口市水务局获悉,围绕“六水共治”要求,我市结合存在的短板问题,梳理“项目为王”思想,建立了“六水共治”储备项目库,有序推进项目建设,提高项目成熟度,实现储备、开工、在建、投产的有序衔接。目前,海口已谋划整合“六水共治”项目36大类189个子项,涉及总投资约403亿元,通过项目建设守护椰城水清岸绿。
全力治水交出亮眼“成绩单”
走进海口各个治水项目现场,塔吊林立、机械轰鸣,呈现出热火朝天的景象。随着一个个水务重点项目的落地,市民惊喜地发现,身边水体污水被截留,淤泥被清理,两岸也种上了植被,不少河流已开始重新焕发生机。
如今的海口红城湖景色宜人,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张俊其 摄
这些改变,与海口“六水共治”项目工作进展一一呼应。
——治污水方面:今年上半年,长堤路水质净化厂及西崩潭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成运行;年底前陆续建成通水运行的污水处理厂(站)包括丁村扩容、滨江西、山内溪、美安等污水处理设施。今年项目建成后,海口污水处理能力将达83万吨/天,补齐日污水处理能力缺口。
——保供水方面:先后启动儒俊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永庄水厂进厂原水管道工程等一批城市供水项目前期工作,上马永庄水厂深度处理改造工程、市政消防供水建设工程、新埠岛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等一批城市供水项目。截至目前,已完成白龙路供水管道工程和观澜湖旅游度假区供水工程建设。
——排涝水方面:围绕历史易涝积水点全面消除目标,启动实施鸭尾溪雨水排涝泵站、和平路雨水排涝泵站等泵站工程,实施海口市长丰二支沟应急排水、海口市式金村一沟应急排水等项目,提升行泄通道的排涝能力等。
——开展专项行动:建立并落实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营常态监管机制,镇墟污水处理厂已全部建成投入使用。截至今年10月底,妨碍河道行洪问题整治率达到100%,有效消除河道安全隐患;完成全市水产养殖禁养区清退面积14563.47亩,完成率98%。
海南东寨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越冬候鸟与美景相映生辉。 海口日报融媒体记者 石中华 摄
水环境治理是重要的惠民环境工程,随着一个个项目从“规划图”变成“施工图”“实景图”,污水处理能力得到提升,供水项目加快建设,城市内涝点展开治理,海口正全力打造河通渠畅、水清岸绿、美丽宜居的良好生态环境,努力提升市民幸福感获得感。
评论
综合治理水环境 打好碧水保卫战
□谢松波
一方蔚蓝天空,一潭清澈碧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也是宜居生态的底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持续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海口作为有着优良生态资源本底的城市,要持续推进“六水共治”攻坚战,不断夯实高质量发展的生态本底。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在我们生活的城市,河流湖泊是水的重要生命形态,如果遭到破坏,良好的生态环境会因此“减分”,遭到破坏的水环境也会以不同形式对人类进行报复。可以说,水体的污染已成为悬在人们生命健康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在此语境下,开展“六水共治”攻坚战,是践行“国之大者”的积极行动,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有力举措。
水体治理需要梳理系统思维和全局意识,因为水是流动的,是相通的,某个不起眼的流域遭到污染、某些不起眼的污染行为持续破坏,都可能给水生态系统带来严峻挑战。“六水共治”将水体治理系统化,树立一盘棋意识,把水的局部问题放到整个生态系统中去审视和治理,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综合性。一年来,海口突出问题导向,加强统筹谋划,强化项目支撑,完善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六水共治”攻坚战,通过强化治水的统筹谋划,在摸清水体家底基础上,以科学精准举措推动工作深入开展;通过谋划实施一批远近结合、梯次接续的治水项目,积极探索市场化治水机制,守护水清岸绿;通过聚焦治水重点,聚焦水清、河畅、节水、防涝等具体领域,一体化推进水生态环境的整体好转……经过综合施策,海口很多地方的水更清、岸更绿、生态更宜居,市民身边河畅水清、鱼翔浅底的景象明显增多,可以说,“六水共治”攻坚战取得很大成效。
一条条清澈的河流、一处处人水相融的生态美景,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治水,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马拉松,我们要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继续保持对自然的敬畏,全力打好“六水共治”攻坚战,让海口水更清、景更美,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割捞一体船清理南渡江河道内密集的福感和获得感。
奋斗者说
中国水电四局龙塘大坝项目质量管理部副主任黄阳青:
能参与“六水共治” 心中感觉无比自豪
作为中国水电四局一名员工,我今年三月投入到南渡江龙塘大坝枢纽改造工程,为南渡江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与综合治理贡献力量,能参与海南自贸港建设感到无比自豪。
上岗后,我坚持每天准时组织人员巡查现场,对隐蔽工程和关键部位施工环节进行全过程旁站监督,检查施工过程每个环节质量;同时,组织开展质量教育、质量月活动,提高员工质量意识,并获得水电四局北方公司一等奖;此外,我与设计、监理、业主部门密切配合,做好项目的检查验收。
站在项目现场,每当听到机器轰鸣,都会被先辈们艰苦奋斗的精神震撼,同时也为“六水共治”的磅礴气势而振奋,非常期待龙塘大坝落成的那一天,看南渡江迸发出强劲生命力。
海口市水务集团永卓公司工程师符策武:
将继续贡献力量 让水更清岸更绿
2022年,我负责海口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参加区、镇政府、村委会等各级单位的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宣传,配合属地政府做好项目设备用地租地工作,不断推进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设。
2022年,我见证了海口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付出的努力。如今,村庄污水散排现象一去不返,污水横流的村路变得干净整洁,村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这是全市“六水共治”攻坚战中的一小步,却是成千上万村民生活中的一大步,能为群众做实事,为全市“六水共治”贡献力量,让我的内心无比骄傲。我将继续为海口“六水共治”贡献力量,让海口水更清、岸更绿。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