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将新冠病毒感染由“乙类甲管”调整为“乙类乙管”,国家卫健委26日晚发布公告,对新冠疫情防控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乙类乙管”具体怎么管?随后,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印发《关于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的总体方案》及5个配套文件,对防控工作进行系统再部署,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即将进入全新阶段。
当前,新冠病毒变异大方向是更低致病性、更趋向于上呼吸道感染和更短潜伏期。综合考虑病毒特点、疫情形势、疫苗接种、医疗资源准备和防控经验等因素,我国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顺应了客观规律、具备了充分条件,有助于更好地保障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医疗卫生需求,有助于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在新冠疫情之初,面对未知病毒,采取“乙类甲管”的管理,是最大限度护佑人民健康的负责任之举。如果说当时面对的是一道加试题,那么,经过与病毒三年的较量,如今,摆在我们面前的更像是一道常规题。回归“乙类乙管”,意味着防控思路和管理举措的全方位调整,但调整的只是管的等级,绝不意味放任不管。可以预料,在防控措施调整初期,由于感染病例迅速增加,可能会出现药品供应不足、部分地区医疗资源紧张等现象。如何避免医疗资源挤兑、减少重症死亡病例,如何尽量拉平曲线、推后峰值,如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新挑战新任务对各地区和相关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的重点是“保健康、防重症”。一方面,要一以贯之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要在借鉴汲取各地共性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未雨绸缪统筹做好各项工作,尤其要把加大医疗资源建设投入,提高相关药品、试剂的可及性,完善分级诊疗等工作做在前面,同时加大宣传科普力度,以万全准备争取平稳转段。比如,上海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中心实现发热诊疗一周7天开放。南京有16辆发热流动诊疗车开进居民小区和企业,为群众提供便捷服务。
另一方面,“防重症”“治重症”是重中之重。特别是要加强重点人群保护,加强重点机构防控,做好重点行业防控,动态开展大型密闭场所防控和大型活动管理。国家卫健委已要求,三级医院要发挥重症救治的兜底保障作用,医院要畅通急诊和住院病房收治之间的“绿色通道”,对于急诊留观的重症患者要实现24小时清零收治。北京组织对高风险人群发放血氧夹,有助于将防控关口前移。同时,农村地区疫情防控基础相对薄弱、医疗卫生资源相对不足,要确保药品能下得去,村卫生室能够配足配齐需要的药品;重症能转上来,发现重症患者后能送到有救治能力的医疗机构就诊。
不再开展全员核酸筛查;取消入境后全员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有序恢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调整之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出行都将迎来新变化。新冠疫情仍在全球持续流行,病毒变异还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双节”临近,走亲访友、区域流动势必频繁起来。在逐步回归常态生活节奏的同时,“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坚持戴口罩、勤洗手等习惯,在公共场所保持人际距离,及时完成疫苗和加强免疫接种,最大限度确保自己和身边人的健康安全。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