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口市街头艺术协会正式成立,让街头艺术从“野蛮生长”到“持证上岗”,并将定期举行明星讲师课堂以及常态化、规模化、合规化的街头表演。(来源:海口日报)
街头艺术形形色色,流浪歌手、民间乐队……这些被认为是“下里巴人”的街头艺人们却一度在城市中“匿迹”。不可否认,街头艺术存在着问题,有的影响交通造成安全隐患,有的产生噪音影响居民正常生活,但如果因为街头艺术存在问题就否定,就陷入了惰性思维陷阱,忽略了它的艺术性。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街头艺术并非是“负面文化”,而是贴近生活的“市井文化”。它没有殿堂艺术的高雅唯美,也没有剧院演出的庄重肃穆,它是行走在街头巷尾、与生活共舞的“家门口的远方”。或许街头艺术的水平参差不齐,但它能让人们在生活琐碎中感受到温暖的诗意。这种触手可及又温暖人心的艺术,是在高速发展的城市中弥足珍贵的,理应成为城市中一道独特的文明风景。
事实上,街头艺术存在的问题,不是特例,全世界亦然。面对这一普遍存在的难题,要想让街头艺术成为城市的“文化名片”,规范管理、鼓励引导缺一不可。诸如长沙、成都、杭州等城市都对此做出了许多积极的探索,如出台街头艺人管理办法、实施执照化运行、规定表演的时间、提出演出要求等。实际上,本次海口市街头艺术协会的成立正是借鉴了这些优秀的先进管理经验。
除了剧院、荧屏,街头也孵化过许多人的梦想,我们熟知的西单女孩、旭日阳刚都是从街头走向更大的舞台。但是一直以来,街头艺人常被刻板印象所困扰,甚至会因此遭遇不平等的对待,这些都影响着街头文化的发展。海口通过成立街头艺术协会推动街头艺术的一系列做法,是一座城市胸襟宽广的表现,更是“有容乃大”的完美释义,其背后涵养的是开放城市、多元文化城市的理念。
城市的核心是人,城市发展的质量不仅取决于高楼大厦的数量,更在于市民的情感温度。良好的城市文化生态,是开放的、多元的,是在享受“阳春白雪”的同时,也能品尝“下里巴人”。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街头艺术不再只是个别人的“诗与远方”,更能成为每个人的“田园欢歌”。(黄嘉韬)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