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是说新语:为什么要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3-03-23 12:07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并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在2022年底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战略全局,对建设农业强国、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深刻阐述,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今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农业强国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业不仅是现代化的基础支撑,更关系到现代化的质量成色。推进“四化同步”,必须加快补上农业这条短腿。要从政治、全局、战略高度,把握好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历史逻辑。

1、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搞现代化建设,首先还是要让大家吃好穿好,“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不能少,这对农产品供给的数量、质量和多样性都提出了更高要求。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除了保障食物供给外,还有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传承等重要功能。随着现代化不断推进,这些功能变得越来越重要,中华农耕文明的独特价值和时代魅力愈发彰显,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向往农村的田园风光和乡韵乡愁。还要看到,不管城镇化如何发展,仍将有数亿农民居住在农村、主要从事农业,现代化进程不能也不应该把他们落下。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必须加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让广大农民群众过上更加富裕美好的生活。

2、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比下降,但农业关联的二三产业不断拓展、体量不断扩大,农业基础性战略性作用更加凸显。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7.3%,而按农业全产业链口径统计,2021年全国农业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6.05%。“三农”涉及行业多、领域广、群体大,对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都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在扩大国内需求方面有着巨大潜力可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和经济循环,激活农业农村潜在的投资需求和消费动能,为拉动经济增长助力,进一步拓展我国发展的战略空间和纵深。

3、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是筑牢国家安全根基的迫切需要。纵观世界强国发展史,一个国家要真正强大,必须要有强大的农业作支撑。作为一个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要成为现代化强国,重要农产品供给、农业关键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等方面不能有明显短板。现代化强国的安全根基牢不牢,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看我们的农业强不强。必须统筹发展和安全,以农业之强筑牢强国之基,把“三农”这个“压舱石”夯得实之又实,真正把发展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上,为稳大局、应变局、开新局赢得战略主动。

详见:唐仁健文章《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

[来源:求是网] [作者:] [编辑:罗薇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13个高考考点攻略出炉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网作品获海南新闻奖一等奖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婚姻登记爱意满满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荔果刚“挂红” 预售已“走红”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为青春亮灯 在椰城逐梦
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2023市两会
聚焦2023美兰区两会
2023元宵节
     
排行
 
2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海口揭牌
就业在海口 3场高校毕业生留琼专场招聘活动举办
海口江东新区首个新能源重卡换电站投运
海口海灵药业美安生产基地项目不断刷新进度
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活动在海口白沙门公园举办
海口羊山大道至母瑞山公路首榀箱梁浇筑完成施工
海口江东新区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5家
海口中海国际中心:打造滨海新地标
清淤排水管网 海口排水管道清淤工高温天坚守岗位
海口万绿园、世纪公园、滨海公园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
|
|
|
 
|
|
|
|
|
|
|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05001198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