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10年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国土。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会谈。
   
 您当前的位置 : 国际新闻>

元首外交 | 在这里,感受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伟力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3-03-24 09:23

image.png

3月20日至22日,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这是习近平主席10年来第九次踏上俄罗斯国土。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会见会谈。两国元首就中俄关系及共同关心的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进行了真挚友好、富有成果的会谈,达成许多新的重要共识。

这是一次友谊之旅、合作之旅、和平之旅,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开启新篇章,也为两国合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强劲动力。

10年前,2013年3月23日,习近平主席当选中国国家主席后首次出访俄罗斯,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重要演讲,指出这个世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新华社记者丁林摄

10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国家响应和支持。这一理念反映了各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的共同心声,凝聚着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其深远影响不断扩大,成为引领时代潮流和人类前进方向的鲜明旗帜。

“能成为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之地,我们倍感自豪。”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院长阿纳托利·托尔库诺夫告诉新华社记者。

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被誉为俄罗斯“外交官的摇篮”,托尔库诺夫担任院长已三十余年。10年前的演讲仍历历在目:演讲厅内座无虚席,气氛热烈,他与上千名师生共同聆听了习近平主席的演讲。

托尔库诺夫说,习近平主席的演讲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发人深思,“让现场的每一个人都铭记于心”。

2013年3月23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时,现场座无虚席。新华社发

托尔库诺夫认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内涵丰富,深刻触及人类发展诸多重要议题。

他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10年来,在国际社会引发强烈回响,特别是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其“现实意义愈加凸显”。

俄中友好协会第一副主席加林娜·库利科娃与托尔库诺夫有着同样的感受。这位耄耋老人从事俄中公共外交事业逾65年,在2019年中俄建交70周年之际获得中国“友谊勋章”。10年前,她应邀重返母校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聆听演讲。那是她第一次见到习近平主席。

在库利科娃看来,这场演讲意义特殊、影响深远,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提出的外交理念,中国这些年来一直在坚定践行。

3月20日,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报》和俄新社网站上发表的署名文章中,回顾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发展历程。

《俄罗斯报》在头版刊登这篇署名文章。该报社长涅戈伊察告诉新华社记者,习近平主席的署名文章高屋建瓴,“具有全局性”。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非常吸引我,”他说,10年来中国还在不断丰富着这一理念的内涵,“这并非僵化教条,而随着世界形势变化而不断发展。”

“今日俄罗斯”国际媒体集团国际合作局局长瓦西里·普什科夫反复研读这篇署名文章。他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听到中国在用平和的声音与我们对话交流,我们看到中国在代表国际社会中的大多数人发声”。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指出,国际社会清楚地认识到,世界上不存在高人一等的国家,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国家治理模式,不存在由某个国家说了算的国际秩序。

青年学者亚历山大·博布罗夫对此很有共鸣,“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表明,世界发展的模式并不只有一种,在倡导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目标的同时,也尊重文明多样性”。

从10年前亲耳聆听习近平主席演讲的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学子,成长为该校国际关系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布罗夫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解不断拓展深入。

当地时间3月21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这是会谈后,两国元首共同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俄罗斯联邦总统关于2030年前中俄经济合作重点方向发展规划的联合声明》。新华社记者谢环驰摄

在此次访问中,无论是在两国领导人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联邦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中,还是在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共同会见记者时,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都是重要主题。

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告诉记者,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至关重要,彰显中国的战略远见。“期待中国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希望世界各国加深对中国理念的认知,加强对华合作,与中国并肩建设更美好的世界。”

[来源:新华社] [作者:] [编辑:罗薇薇]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网作品获海南新闻奖一等奖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婚姻登记爱意满满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荔果刚“挂红” 预售已“走红”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为青春亮灯 在椰城逐梦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五一”文明游 海口景美人更美
第六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
2023市两会
聚焦2023美兰区两会
2023元宵节
     
排行
 
2个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工作室海口揭牌
就业在海口 3场高校毕业生留琼专场招聘活动举办
海口江东新区首个新能源重卡换电站投运
海口海灵药业美安生产基地项目不断刷新进度
关爱特殊儿童公益活动在海口白沙门公园举办
海口羊山大道至母瑞山公路首榀箱梁浇筑完成施工
海口江东新区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15家
海口中海国际中心:打造滨海新地标
清淤排水管网 海口排水管道清淤工高温天坚守岗位
海口万绿园、世纪公园、滨海公园生态修复成效显著
 
|
|
|
|
 
|
|
|
|
|
|
|
     www.hkwb.net All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增值服务许可证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05001198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