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5月23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我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50.2万亿元,总量稳居世界第二。数字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融合日益深化。(来源:新华网)
近年来,在国家的大力推动下,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迅猛增长,《“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更是将数字经济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数字经济以“数字化”赋能行业高效发展,以“网络化”催生就业场景,以“数智化”推动制造业提质,可以说,数字经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质量变革,也提升了公共服务水平,极大地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服务“数字化”,赋能多行业高效发展。在数字化浪潮的助推下,服务业数字化不断向纵深发展,社区小店服务半径扩大、老字号向数字化要增量、消费形态更加“即时”......服务业数字化,不仅丰富了同城生活圈,还助力畅通城市经济“微循环”,切实将线上流量订单转化为线下实际销量。然而,在如今服务业的数字化进程中,也存在痛点和难点,集中表现在服务企业规模较小、盈利薄弱、基础较差等问题,产业分化复杂,难以制定统一量化标准。其实,“数实”结合(数字经济+实体经济)的破题点还在于通过典型场景应用来试点示范,建立数字化标杆企业带动普及,要强调价值共创,形成多行业共同参与、优势互补、分工合作、利益共享的价值共同体,这样既能兼顾规模化,又能满足个性化,降低中小服务企业数字化成本。
就业“网络化”,催生就业场景新形态。服务业数字化发展催生了更多就业新形态,主播、骑手、直播带岗等一批新职业、新形态应运而生。“数字职业”不仅是传统职业的数字化,更是就业形态和就业模式的变革创新,除了以上常见职业,数字职业在制造业、生产研发、技术应用等高新技术领域,也有了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更好地发挥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积极作用。不过,“数字职业”的发展壮大,也需进一步强化新场景下的劳动者权益,在《中国数字经济就业发展研究报告》中指出,“数字职业”存在人员流动性较大等特点,就业服务有待加强。因此,有关部门要健全政策制度体系,明确平台企业责任,完善劳动关系协调机制,严格督促互联网平台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和劳动权益保护。
应用“数智化”,推动制造业提质升级。去年,博鳌论坛的“一支笔”留给与会嘉宾深刻印象,这是官方指定的智能翻译笔,从芯片、AI算法到工业设计,可应用于发布会、论坛、展区等多场景,这是“数智化”与制造业深度融合的创新产品,代表着数字时代下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成果。实体经济数字化转型的重点,是要从消费端转向生产链,重视“数智化”产品,优化应用空间。在实体经济数字化进程中,数智化供应链带动全链条不同组成部分,走向整合和一体化,降低协同成本,提升响应速度,为扩大内需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重要支撑。(冯定辉)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