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酸梅汤的中药饮方走红网络,各地网友纷纷到中医院、中医馆购买,相关话题也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在浙江多家中医院的互联网售卖平台,因为开方子甚至出现了服务器被挤爆的情况。
   
 您当前的位置 : 社会新闻>

“中药房配酸梅汤”火了 服用中药代茶饮应遵医嘱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3-09-17 09:42

近日,酸梅汤的中药饮方走红网络,各地网友纷纷到中医院、中医馆购买,相关话题也一度登上社交平台的热搜。在浙江多家中医院的互联网售卖平台,因为开方子甚至出现了服务器被挤爆的情况。

image.png

一大早,浙江省玉环市市民张倩倩就来到当地的中医馆购买酸梅汤配方。经过诊断,根据她的体质,中医师在传统的乌梅、红枣之外,加入了黄芪、党参、炙甘草这几味药,为她配制了专属的“乌梅汤方”。乌梅汤就是大家俗称的酸梅汤,配方相差不多,只是少了一点辅料。

玉环市市民 张倩倩:因为我平时很喜欢喝奶茶,最近在网上也刷到关于这个乌梅汤的片段,所以特意来尝试一下。我觉得这个相比奶茶来说,非常养生。

一杯奶茶往往十几块,但酸梅汤通常只有一两元钱,物美价廉,又有新意,成为年轻人喜爱的原因。

湖州市长兴县市民 章敏鑫:平时自己也比较喜欢喝,这个价格也不贵,网上看到我们长兴县中医院有,我就来配一配,一共配了4人份。

在互联网的助推下,浙江省各地不少中医院都迎来了酸梅汤销售高峰,医院进一步提升了供应量以及“互联网医院”的服务器能力。

浙江省中医院互联网医院办公室主任 叶文怡:我们互联网医院办公室建立了统一的服务中心,安排了8名专职工作人员,解答大家的疑问以及处理相关的需求。药品的准备,药品的控制环节增派了大量的人手,在保证药品质量的前提下,能够让大家尽快收到这个茶饮包。

个人体质有差异

服用中药代茶饮应遵医嘱

酸梅汤可清热解暑,有生津止渴的作用。不过专家提醒,虽然这是种常见的中药代茶饮,但在饮用时,还需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遵医嘱服用。

image.png

酸梅汤的主要原料有乌梅、山楂、甘草、陈皮,基本是药食同源的中药,每一味药材都有其特有功效,但服用时也有讲究。专家建议,酸梅汤虽有一定保健作用,但在饮用时,还需注意个人体质的差异,特别情况下,要遵医嘱服用。

浙江中医药大学教授 汤军:酸梅汤比较适合出汗多、口干、胃口不好的人。像那些脾胃虚寒,平常容易拉肚子的人是不适合的,还有孕产妇人群慎用。我们在选择饮料的时候,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选择。建议大家不要盲目自行跟风,最好是咨询有经验的中医师。

与此同时,“酸梅汤”等类似中药茶饮是否进医保的问题也引起关注。日前,杭州市医疗保障管理服务中心发布告知书,“酸梅汤”等产品属于中药保健类饮品,保健药品不属于医疗保障基金支付范围。

专家提示

中药代茶饮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对普通人而言,酸梅汤也并非适合一年四季饮用,因为在不同的季节,有更加适合当季的饮品。专家强调,中医强调辨证论治,像酸梅汤这样的中药代茶饮也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辨证选用,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一般来说,泡茶选药食同源之品最好。因治疗或病情需要,也可以使用中药。药茶在配方时,要遵循中药方剂配伍原则。但代茶饮的中药材味数不宜多,用量宜小,选材宜精,还必须容易析出,同时兼顾口感。

(总台央视记者 李斌 孔冰冰 浙江台 长兴台)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作者:]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日报海口网入驻“新京号”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多彩节目,点亮缤纷假期!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新年音乐会将于2024年1月1日举办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招才引智专场诚意揽才受热捧
图解海口一周热闻:海口获评国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
灾后重建看变化·复工复产
圆满中秋
勇立潮头踏浪行
“发现海口之美”摄影大赛
     
     
     
排行
 
旅客注意!海口美兰机场T2值机柜台17日起调整
寻旧日时光 海口部分年轻人热衷“淘”老物件
海口:云洞衬晚霞 美景入眼中
嗨游活力海口 乐享多彩假日
海口:城市升腾烟火气 夜间消费活力足
海口:长假不停歇 工地建设忙
市民游客在海口度过美好假期
2023“海口杯”帆船赛(精英赛)活力开赛
海口天空之山驿站:晚照醉人
千年福地寻玉兔 共庆海口最中秋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