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海口多措并举推动基层医疗建设———
织密“健康网” 纾解“看病远”
在海口市龙华区龙桥镇卫生院,患者使用电子医保卡购买药品。
在海口市2023年基层医务人员技能竞赛中,参赛人员正在参加护理操作比赛。
在海口市美兰区灵山镇卫生院,医生使用5G智慧诊疗设备上传患者数据。
在海口市龙华区新坡镇卫生院,医务人员用显微镜观察病理。
在海口市秀英区海秀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用针灸给患者治疗。
在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长泰村,村医占雪梅上门为村民测量血压。
“现在镇卫生院也有了市级医院的医生坐诊,我们不用前往市区也能看专家了。”9月18日下午,腹部疼痛的陈阿婆来到美兰区演丰中心卫生院,在受到海口市人民医院驻点专家程小珍的耐心诊治后,她对如今基层就医的便捷度连连点赞。
近年来,海口不断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逐步实现分级诊疗机制,加强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同时,持续抓好基层医疗保障服务,合力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如今,海口实现基本医疗与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城乡全覆盖,形成“15分钟城市健康服务圈、30分钟乡村健康服务圈”,基层百姓就医幸福感、获得感日益增强。
1 专家下沉基层 拓展医疗服务
今年6月,海口市人民医院肿瘤化疗科副主任医师程小珍到演丰中心卫生院挂职执行院长,与海口市人民医院的另外3名儿科、内科、中医专家一起,在该院开展技术帮扶、管理优化、技能培训,建立联合门诊和联合病房,将市级医院的优势资源和管理理念送到基层,提升演丰中心卫生院的综合服务能力。
“7月1日,我们建立了全科—专科联合门诊,由海口市人民医院和演丰中心卫生院的医生共同出诊,共同解决患者问题,让患者在‘家门口’就能接受专家的诊疗服务,同时享受基层优惠的收费价格与报销政策。”程小珍说道。
分级诊疗、双向绿色通道是医疗集团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依托畅通的转诊渠道,基层患者能够高效快速地前往市级医院指定科室就诊,避免患者“病急乱投医”的现象。“若是危急重症患者,我们会提前联系市人民医院相关科室,让患者到医院后就能直接入院,为其争取更多的黄金抢救时间。”程小珍介绍。
谈及市级专家下沉基层后带来的改变,演丰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黄剑波深有感触。“很多周边居民慕名而来,百姓的就医体验感越来越好。在专家的帮助下,我们卫生院的医疗人员技能水平也得到了提升。”黄剑波告诉记者,卫生院的医疗人员也时常前往海口市人民医院参加培训和学习,增强技能、提升能力,以便更好为基层百姓服务。
作为秀英区城市医疗集团的牵头单位,海口市中医医院积极帮扶长流镇中心卫生院开设针灸康复门诊,派驻针灸中医师坐诊,发挥大医院在康复治疗中的特色和优势,让基层百姓能够方便有效地享受医疗服务。
海口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市正在推进由海口市中医医院、海口市第四人民医院、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海口市人民医院依次牵头四个区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组建4个公益性城市医疗集团,逐步完善我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形成科学合理就医秩序,为实现“小病不进城、大病不出岛”提供坚强保障。
2 落实医保措施 优化就医体验
“镇上经常有医保宣传活动,来镇卫生院看病也会有医生讲解医保政策。”9月18日上午,龙华区龙桥镇居民吴小涵来到镇卫生院看病,通过电子版医保卡完成支付后,系统直接结算报销,让她快速完成了门诊缴费。
如今,海口基层卫生院积极落实医保政策,帮助基层百姓减轻医疗负担,提升就医体验。“随着医保政策的逐步优化和落地,医保报销越来越方便。曾经药房和门诊的报销系统分开,患者需要在门诊缴费窗口和取药窗口进行两次缴费,才能分别报销两项费用,现在只用在门诊缴费窗口一次性缴费,就可以直接取药了。”龙桥镇卫生院副院长符传才告诉记者。
环顾龙桥镇卫生院门诊大厅,医保政策宣传折页、电子医保卡宣传展架摆放在显眼的地方,让患者能够清晰简洁地了解相关政策。“医保账户还支持家庭共济,居民在医保账户中绑定家人的信息,可以让个人医保账户惠及家庭成员。”符传才说道。
记者从海口市医疗保障局获悉,近年来,我市严格落实医疗保障衔接政策,做好救助对象的资助参保,及普通门诊、门诊慢特病和住院医疗费用救助。定期做好医保信息系统中新增农村低保对象、农村特困人员、脱贫人口及新纳的监测对象人员的身份信息维护工作。
“下一步,我们将充分利用医疗保障信息平台、海南省防止返贫大数据监测平台等,及时核查农村脱贫人口、农村低保特困人员和监测对象参加医疗保险的情况。对发现的未参保人员,特别是外出务工参加职工医保人员的断保问题,及时协调,尽快参保,避免出现断保、漏保问题。”海口市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3 加强队伍建设 提升服务能力
素质过硬的基层医疗队伍是百姓坚实的“医”靠。为了充分发挥基层医疗人员在医疗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基层医疗人员技术能力,8月14日,海口市举行2023年基层医务人员技能竞赛,通过竞赛的形式提升基层医务人员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助力基层医务人员当好群众健康的“守门人”。
竞赛内容分为理论知识、管理创新、技能实操等多个类别。通过丰富多样的竞赛形式,搭建我市基层医疗机构人员之间互相学习交流的平台,推动我市基层医疗卫生高质量发展。“我们卫生院一共有7位医疗人员参赛,涵盖5G远程医疗设备使用、家庭医生签约等多个项目的比拼。”琼山区三门坡镇卫生院院长吴振雄说,他也参加了乡镇卫生院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管理创新案例展示比赛项目,通过技能竞赛这类难得的经验交流机会,能够及时发现自身不足,提升卫生院医务人员的实践技术。
如今,海口的基层医疗“比学赶超”“以赛促学”“以赛促练”氛围愈加浓厚。日前,第一届海口市医务人员临床“三基”大比武在海南国际会展中心举办,通过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考核比武,提升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安全水平。
“基层医生团队是群众的健康‘守门人’,打造技术过硬、服务高效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队伍,能够有效推动基层卫生事业再上新台阶。”海口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以练促学建立基层卫生岗位技能训练常态化机制,不断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以练促学,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更好为人民群众健康保驾护航。
记者手记
密织“健康网” 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本报记者 曾昭娴
基层医疗机构在公共卫生中发挥着“网底”和“前哨”作用,守护着居民健康安全“第一道防线”。专家下沉、远程医疗、技术帮扶……如今,海口正探索多样化的基层医疗能力提升方式,让海口基层百姓就诊更安心、体验更舒心,同时解决了大家看病难、看病远的问题。
筑牢基层“医疗网”,医疗设备和诊治能力十分重要。记者近期走访部分基层卫生院发现,许多乡镇卫生院配备了数量充足的影像、心电、医学检验等医疗设备,药房内药品种类丰富且中西医结合,同时还开设中医馆、住院部,丰富医疗服务形式,能够满足患者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需求,让大家不需奔波劳累就能接受专家的诊疗。
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百姓才有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我们也要看到,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仍然任重道远,高水平医护人员缺乏、服务能力薄弱、上下级医疗机构联动不够畅通等问题仍然存在。让百姓的“幸福指数”,在密织的“健康网”里攀升,需要卫健部门督促各大医疗集团充分发挥人力、物资、技术等方面的资源力量,加强信息技术、人工智能、互联网医疗等先进技术应用;畅通双向转诊渠道,健全协作机制,增强对基层的专业技术指导,改变人们“看病只能去大医院”的传统思想,从而形成科学合理的就医秩序,让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平可及。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