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暖“新”服务出实招见实效
为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的“家”
海口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忙碌身影随处可见。 记者 康登淋 摄
在海口,每天清晨到日暮,喧嚣的大街小巷,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忙碌的身影随处可见。与此同时,海口一大批暖“新”驿站、“椰蜂驿站”随之涌现,新就业群体可享受免费饮水、读书看报、医疗救助等贴心服务。
海口发挥党建引领作用,通过建设驿站、设立关爱资金等举措,增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归属感,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加速城市基层治理与新就业群体稳健发展的双向奔赴。
位于和信广场的暖“新”驿站,内部色彩明亮,功能设施齐备。记者 康登淋 摄
A 暖“新”驿站打造温馨港湾
当下,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成为城市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既是普通劳动者,也是城市建设者,为城市贡献着青春和汗水,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此同时,他们成为新增就业的重要来源,发挥着就业“蓄水池”和“稳定器”的重要作用。
10月8日中午,记者走进海口吾悦广场暖“新”驿站,以红黄为主调的驿站造型别致,配有空调、饮水机、微波炉等设备,雨衣雨伞、应急药品、书籍等物品一应俱全。期间,忙碌一上午的几位外卖骑手正在里面小憩,为手机充电。
“以前即便忙碌一天,也找不到像样的地方歇脚、休息,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加饮用水。如今,有了暖‘新’驿站,能在里面休息、充电和看书,真的是有一种归属感。”饿了么骑手覃建海从事外卖配送两年多,他认为,政府给新就业群体提供的服务非常贴心。
海口日月广场“椰蜂驿站”外,专门为骑手提供临时停车区域。记者 苏弼坤 摄
一套桌椅、一部饮水机、一台空调、一个微波炉、一个应急药箱……类似的暖“新”驿站,海口还有很多,见证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辛勤付出,成为他们遮风避雨的温馨港湾。
在海口日月广场“椰蜂驿站”,站内设有两个充电区域、阅读书柜、留言板、骑手风采展示墙和电视机、饮水机和冰柜等生活设施。为充分展现新就业群体如蜜蜂一样辛苦劳作的形象,驿站外墙专门设计成蜂巢样式。
琼山区国兴街道工委组织委员毛梦莹表示,驿站旨在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充电、上网、茶水、应急药品、休息等多样化的暖心服务,让大家有个临时休憩站点。此外,街道还协调日月广场,开设免费停电动车服务,方便大家休息。
据介绍,美兰区海府街道龙峰社区暖“新”驿站,除了配备饮水器、空调、风扇等设施,还设有就业信息栏。驿站负责人表示,服务对象主要包括外卖骑手、快递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在缓解他们工作疲劳的同时,提供就业政策宣传、求职意向登记、用工情况咨询等就业服务。
位于日月广场的“椰蜂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服务。记者 苏弼坤 摄
B 新就业群体参与共建共治
“小区有一处卫生死角”“公寓有废弃家具堆放”……暖“新”驿站-金宇街道坡博东社区的微信群,不时可看见快递员、外卖骑手的消息,他们将发现的问题以“图片+文字+定位”形式发送到群里,“收到,立即整改”,微信群里“秒回复”。
新就业群体是社会面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也是参与城市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龙华区金宇街道以暖“新”驿站、党员志愿服务站为平台,成立金宇街道新就业群体志愿服务队,引导新就业群体参与其中,逐渐成为基层治理、为民服务的“骑兵力量”。
“新就业群体具有‘走遍大街小巷、服务千家万户’的独特优势,外卖小哥、环卫工人等可以通过随手拍行动,把工作中发现的各类巩文提升、安全隐患以及意见建议,通过‘拍照+定位’形式发送至微信群,由专职网格员及时处理。”金宇街道工委委员杨宇告诉记者,通过推动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变“服务对象”为“治理力量”。
秀英区海秀镇曹操出行党支部成立后,作为全省首个网约车平台党支部,通过开展文明出行、高考免费送考等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党组织在网约车司机群体中的号召力和凝聚力;琼山区国兴街道成立全省首个骑手联盟党支部,引导党员骑手“转关系、亮身份、作表率”,积极参与组织生活,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统筹凝聚各方资源力量,打造区域覆盖、功能齐备、方便快捷的“5分钟党建服务圈”……在海口,新就业群体正积极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为建设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贡献力量。
外卖小哥在日月广场“椰蜂驿站”给手机充电。记者 苏弼坤 摄
C 多项保障消除后顾之忧
新就业群体多劳多得、勤劳致富,吸引了越来越多人加入,但同时面临着重大疾病、意外事故等困难和挑战。
2022年,龙华区印发了《海口市龙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暖“新”关爱资金管理办法(试行)》,创新设立全省首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暖“新”关爱资金,建立健全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关心关爱机制。
“关爱资金就像‘及时雨’,解了家里的燃眉之急。”顺丰快递小哥小高37岁,患有鼻咽癌,妻子无固定工作,3个孩子均上小学,家庭重担基本落在他一人肩上。为此,他申请了暖“新”关爱资金,获得3000元补助。
为进一步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海口市龙华区总工会、海南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和公司工会日前举行了新业态集体协商会议和签约仪式,为快递员在劳动报酬、劳动安全、职工福利等劳动权益维护上又增加一道法律保障。
为新就业群体托起“稳稳的幸福”,要完善和落实政策措施,给予他们更多保障和服务。
海口各级工会组织和相关部门积极走访,与新就业群体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生活情况,及时排忧解难;结合节日,开展一系列关爱活动,极端天气下,发放消暑用品等物资;举行新就业群体喜闻乐见的活动,丰富新就业群体精神文化生活;多个社区统筹区域资源,开设爱心暑托班,邀请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子女“入学”,就近就便解除大家的后顾之忧……实实在在的举措,让新就业群体感受到越来越多温暖。
外卖小哥在和信广场暖“新”驿站休息。记者 康登淋 摄
记者手记
凝聚“新”合力 暖“新”又暖心
本报记者 邝晓霞
风里来雨里去的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是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成为无数家庭美好生活的创造者、守护者。采访过程中,“驿站非常便捷”“服务很贴心”“海口越来越有归属感”成为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的共识。
海口在组织建设、阵地建设、关爱服务等多个维度发力,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暖心关怀、技能提升、优质服务,让新就业群体歇有场所、学有载体、心有归属,让关爱新就业群体行为蔚然成风。
强化关心关爱的同时,海口紧密结合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职业特点,带动其融入城市基层治理,实现其由“客人”到“主人”的角色转换。在海口街头巷尾,不时可看到快递小哥、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开展志愿服务行动,这也是该群体感恩政府和社会关爱的自发行动,这不仅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也进一步提升了新就业群体的职业荣誉感、治理参与感及社会认同感。
新就业群体除了需要“家”的温暖,更需要发展的空间和平台。要进一步维护好新就业群体劳动保障权益,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环境、职业环境。同时加强专业技能培训,拓展新就业群体的职业发展空间。“乘众人之智,则无不任也;用众人之力,则无不胜也。”关爱新就业群体,还要凝聚多方力量,提供更贴心的暖“新”服务。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