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奋进的椰城焕发干事创业
不久前,海口摘得“2023年度活力城市”称号,这座充满机遇的活力之城,处处迸发勃勃生机。城市建设者们正以奋斗的姿态在项目施工一线、市政设施维修现场、城市更新等地,用智慧和劳动构建城市的脉络,塑造出一个又一个亮丽的城市景观,将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的宏伟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美好现实。
江东新区建设者李威武 见证大厦每日“长高”
“咔嚓、咔嚓……”12月25日上午6点多,在海口江东新区中国石化自贸大厦项目现场,塔吊司机李威武乘坐施工电梯到27楼,爬上距离地面高度约200米的塔吊操作间,拍下了当天的第一张“云端”照。
在李威武的照片中,清晨云雾缭绕,塔吊“臂膀”高耸穿插在云端之间,朵朵云层围绕在塔吊周围。“我们的项目是江东新区第一高楼,所以我们的塔吊高度也比较高,这种高度的风景很特别,我经常会记录下来。”李威武笑着说道。
李威武正前往塔吊操作间。记者 孙士杰 摄
熟练地检查完操作设备后,李威武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很多建筑材料比较沉重,得靠塔吊将建筑材料从地面安全、准确地送到高空施工场地。”李威武表示,塔吊司机就像工地的“指挥家”一般,不断挥舞着巨大的机械“手臂”帮助项目谱写建设奋进曲。
“一开始,我们只需要爬上40米左右的高度进行作业,随着项目的进度加速推进,大楼越来越高,我们要作业的高度也越来越高。”不断刷新的楼层高度,让李威武的视野越来越广阔,江东新区各大重点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的景象尽收眼底,“现在越来越多的项目落地江东新区,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江东新区建设,我感到这里的人气更足、发展动力更强了。”
今年以来,在李威武每日的见证下,中国石化自贸大厦层层向上“生长”,江东新区总部经济区(生态CBD)的重点项目也不断跑出建设“加速度”。作为江东新区重点项目的建设者,李威武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我们做的都是小事,但对项目发展和城市建设又是不可或缺的,能够为海南自贸港建设做出贡献,我感到很荣幸。”
面对即将到来的2024年,李威武表示将继续坚守塔吊工作岗位,为自贸港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他喜欢那碧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和充满活力的椰城。
施工安全监管员高元冠 拧紧项目建设“安全阀”
水鞋、安全帽、反光背心,这是海南一建承建的金城·金甸水岸项目安监部副部长高元冠的标配。12月25日一大早,给工人上完安全教育早课后,他便穿着水鞋下工地,开始安全隐患巡查。
作为我市首批开工的城市更新项目,目前已经进入桩基收尾阶段。当天,在项目现场,高元冠踩着淤泥,深一脚浅一脚地艰难行走着,一边查看现场排水、土方清运、绿网覆盖裸土等情况,一边拍照取证做记录。从基坑上来后,他又弯腰查看现场临时用电设施和临边防护措施,忙得不亦乐乎。
“海南自贸港建设以来,政策红利不断释放,城市更新项目点燃了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高元冠深知,只有打好项目“安全仗”,城市更新建设才能“加速跑”,早圆群众安居梦。一本厚厚的项目安全日志上,记载着有关项目安全的9大事项,足足有30多个细分项,他逐一为它们编制“身份证”。
“以前这里‘老、破、旧’,随着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以后将变成漂亮的宜居生态社区了。”自今年9月来到项目后,高元冠每天见证项目不断刷新,机械设备越来越多,进场工人也越来越多,建设热火朝天。明年五六月份,项目将进入楼房主体结构施工阶段,群众的安居梦又近了一步。
每当遇到前来打听项目情况的原省水产供销公司职工,高元冠总是自信地说:“放心,我们一定会建成让人放心的安置房。”他心里清楚,城市更新项目是民生工程,寄托着群众安居宜居的梦想,责任重大,心中的安全之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为此,高元冠心里已经有了新打算:“来年将用数字化、智能化监管拧紧项目‘安全阀’,助力项目建设,不负群众期望。”
高元冠正在检查消防设施。记者 杨忠凯 摄
一线幕墙安装工杨林 为最高楼穿上“华衣”
12月24日,只见杨林站在中建三局海南中心项目主楼10层的边缘,身上挂着安全绳,配合着吊车娴熟地调整着玻璃的角度。“哐当”几声响后,一块七八百公斤重的玻璃立起来了,横平竖直。
这个一米八的重庆汉子在今年5月份来到海南中心项目从事幕墙安装工作。“这是我迄今为止参与建设的最高的楼了。”杨林自豪地说,该项目建成后将是海南自贸港第一高楼,足足有428米高。
杨林从海南中心项目中看到了自贸港建设的澎湃热潮。如今,海口栋栋高楼拔地而起,为城市发展注入活力,不断焕新现代化国际化新海口容颜,提升城市形象品质。海南中心建成后,也将成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的一张亮丽新名片。
杨林(右)和工友正在做幕墙安装前准备工作。记者 杨忠凯 摄
在杨林心里,玻璃幕墙就好比给一座楼穿衣服,要穿得平整漂亮。如今,他和工友基本安装完了主楼7至10层的玻璃幕墙,已提前完成了明年春节前的施工目标。看着高度已经超过150米的主楼,他和工友越发有成就感,干起活来也更加有劲了。
透过玻璃俯瞰城市,鳞次栉比的建筑和繁华的街景尽收杨林眼底,一幅幅施工图变成实景图,城市新图景不断展现。他喜欢饱览这壮阔的城市美景,感受自贸港建设的热潮,见证城市变美向好。
新的一年即将到来,杨林早已鼓足干劲。“每个人都如项目的螺丝钉,铆在自己的工位上,为冲刺项目早日完工而努力,这也是每个项目建设者的心愿。”他说道。
市政设施维修工王经标 精心修复城市“伤疤”
12月26日早晨,车水马龙的龙昆南路边,一群身着黄色反光马甲的身影引人注目。海口市市政工程维修公司北区步道所的维修工人王经标带着班组,正在这里进行人行道路面的维修。
王经标(中)正在查看施工质量。记者 苏弼坤 摄
王经标和同事用工具将破损的地砖翘起,将其他砖块边缘修理整齐,再用提前调好的水泥,将匹配的砖块一块块重新铺好,路面修复如新。王经标告诉记者,维修人行道看起来简单,操作起来实则大有学问。“迅速清理旧砖、调好水泥的比例、精细化铺设新砖,每一项我们都需要精准完成。”王经标说。
进入公司27年来,王经标维修过高架桥、路灯、人行道等,目前负责北片区的市区主干道维修。随着城市发展日新月异,王经标的工作范围也越来越大,工作标准越来越高。
过去,王经标全靠手工操作,很多维修工作效率低、效果差。如今,市政维修工作的机械化程度大大提升,公司定期给维修工人进行技术培训,并对维修工作进行严格考评。“我们贴下的每一块地砖、维修的每一个路灯,都有严格的标准。”王经标说,如今市政维修的效率和质量得到很大提升。
随着自贸港建设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盛会、赛事落地海口,这也对王经标所负责的市区主干道的整洁美观度提出更高要求。今年消博会期间,他与同事每天都对海南国际会展中心周边的道路进行晨检,一发现问题立即安排维修。
在王经标看来,自己所做的工作是在维护城市的“门面”。“随着自贸港建设的推进,很多人来到海口旅游、工作、生活,我们要为维护好城市的形象而尽心尽力。”王经标已经作好了新的一年工作计划。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