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科技赋能兴产业 农旅融合促振兴——海口特色农业出圈记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5-08 10:23

产品想要卖得好,往往离不开一个“特”字!

海口冬季小龙虾提前10个月被香港等地客商预订,农民收入有保障;精准掌握控温控湿养殖技术,鳄鱼也能乖乖“就范”,在基地里孵蛋繁育后代;直播间里,鹦鹉“奥斯卡”凭借出色的表演技术,成为带动销量的“网红”……

近年来,海口深挖热带资源禀赋,用科技创新为特色种养产业注入活力,通过“一村一品”激活乡村经济,走出一条农旅融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

在海口秀英区石山镇美社村的海南英达动物养殖有限公司,主播正在与“鸟友”线上互动交流。 记者 石中华 摄

科技养殖打造市场抢手货

“这里的小龙虾不仅上市早,而且虾线清透、肉质饱满,品质好。”日前,湖北客商陈忠生在琼山区甲子镇大塘村看着一筐筐活蹦乱跳的小龙虾称赞道。截至4月底,海口供销小龙虾产业公司产值突破6150万元。这份亮眼成绩单背后,正是海口以“特”字破题发展农业产业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在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冬梅团队指导下,“稻虾共养”“稻虾轮作”模式让琼山区数百亩撂荒地焕发新生:水稻为虾苗提供天然庇护所,虾排泄物反哺稻田,实现亩产水稻900斤、龙虾300斤的双丰收。凭借“上市早、品质优”的优势,这些小龙虾以60元/斤的收购均价,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4月26日,来自武汉、香港、成都等地的20多家客商齐聚琼山区大坡镇,在海南(海口)冬季小龙虾产销对接活动中签下40万斤年度订单。这意味着,今年海口冬季小龙虾被提前预订,只等明年2月交货。

在美兰区大致坡镇的御龙鳄鱼养殖场,1万余只暹罗鳄和尼罗鳄正在智能化养殖系统中悠然休息。场长张德亮介绍,精准控温控湿的养殖技术,加上海南的气候条件,大大降低了鳄鱼患病风险。目前,成鳄收购价达30元/斤,佛山等地客商早已提前锁定货源。在龙华区龙泉镇美仁坡村,由海南大学海洋学院教授顾志峰团队打造的水产基地内,皇家落日、白金象耳等观赏鱼在欢快游弋,各类观赏龟不时探出脑袋张望。“我们希望通过科技赋能,探索出可复制的特色水产养殖模式。”顾志峰说。

特色产业点燃农旅新引擎

“它们打我,呜呜呜……”5月7日,在秀英区石山镇的海南英达动物养殖有限公司直播间里,黄颈亚马逊鹦鹉“奥斯卡”正用翅膀“擦拭”眼角,在镜头前歪头带着哭腔的“控诉”,瞬间让直播间弹幕刷满:“奥斯卡别哭”“我是一只小小小小鸟”……直播间还有些鹦鹉会唱歌,憨态可掬。

在该养殖基地内,70余个品种的鹦鹉色彩斑斓,在树枝间跳跃嬉戏。企业负责人张有文介绍,这些兼具观赏性和互动性的鹦鹉,不仅年产值超1200万元,还进驻海口火山口公园、呀诺达等地,成为景区一大亮点。

在美兰区三江镇上云村的海南鸵鸟基地,孩子们正兴奋地手持甜象草,与高大的非洲鸵鸟、呆萌的澳洲鸵鸟亲密互动,还在鸵鸟蛋上作画,品尝特色鸵鸟餐。基地目前养殖种鸟250余只,年出栏鸵鸟苗1.5万只,利润可观。负责人张博博透露,计划将基地扩建至150亩,打造集游玩、研学、餐饮为一体的农文旅产业项目,以特色养殖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当前,特色产业已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海口将继续深耕种养循环、农旅融合,做足“特”字文章,打造全产业链,让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的新方向。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雷蕾 龙易强] [编辑:林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