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日,记者从海口市区出发,驱车20多公里,走进位于龙华区新坡镇仁里村委会的仁台村,追寻红色印记。革命战争年代,一批批革命先烈在这里浴血奋战,建立仁台、儒万山根据地,留下了许多不可磨灭的红色印记。
烽火瞭望台、古漫道、农会亭、冯公庙、麦氏祠堂……行走在仁台村,红色历史文化遗址悄然静立,无声地诉说着那段浴血奋战的岁月。“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仁台村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群众、青少年学生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仁里村党支部书记李武说道。
仁台村内,红色打卡点与葱郁的绿植共同勾勒出恬静秀美的乡村画卷。记者 康登淋 摄
步入羊山革命根据地仁台陈列馆,目之所及是一张张老照片,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耳中传来仁台村原村民小组组长麦典波的深情讲述,那一段峥嵘岁月和革命前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直击参观者心底。1928年春,琼山、文昌、定安3个县的工农武装合编为琼崖中路工农红军,以冯白驹为书记的中共琼山县委驻在仁台一带。大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仁台经历过敌人多次围剿,但革命火种始终生生不息。
陈列馆外矗立的一块碑石上,镌刻着“仁台村革命英烈名录”,近400个烈士英名被记录在此。“仁台村原本有800多人,但革命胜利后只剩下80人,为革命献身人数达十分之九。”麦典波轻声告诉记者。
微风掠过,树枝轻轻摇曳,和煦的阳光洒落在整洁的村道上,留下斑驳光影。老人围坐聊天,孩童嬉笑打闹……绿水青山间,仁台村的美丽蝶变清晰可见。
漫步村道,不时能遇见前来打卡红色景点的游客,他们在沉浸式体验红色文化后,会到邻近的潭丰洋湿地公园,探索湿地之美。“革命精神与生态美景在这里交相辉映,需要细细品读。”游客陈辰说。
时间的洪流奔涌不息,先烈们用热血浸染的赤色火种,穿越了时空,照亮了仁台这片热土的辽阔大地。“红色资源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我们是革命老区,更要传承好红色基因,赓续好红色血脉。”李武介绍,近年来,仁台村充分运用资源优势,着力发展红色旅游等产业,引进社会资本运营红色研学项目,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带来5万元保底收入和20%的利润分红。下一步,仁台村将继续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让红色文化更加“鲜活”,让乡村更加和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