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变“留量” 特色产业富民增收
5月1日至2日下午,“日落交响 光影颂歌”2025第二届荣山寮金沙湾日落音乐会激情上演,市民游客尽情享受这场融合自然之美与音乐灵感的盛宴。烤鱿鱼的鲜香、椰子水的清甜、虾饼的酥脆……各种特色美食引得食客们驻足品尝。特色手工艺品店中,贝壳风铃、珊瑚摆件等满载渔村记忆的物件,成为游客带走的独特纪念。
5月3日,众多市民游客在荣山寮村游玩,畅享美好假期。 记者 杨鹤 摄
热闹的消费场景,让渔村焕发出新的生机。“为期两天的音乐会为荣山寮村吸引了上万的客流量。”荣山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符德关介绍,近年来,荣山寮村蓄力发展集休闲渔业、民宿美食、海上运动、研学旅游、科普教育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渔文旅产业,走出一条以渔兴旅、以旅促渔的农渔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截至目前,荣山寮村各类经营主体由2023年的3家发展到如今的35家。
古老渔村承载着深厚且多彩的海洋历史文化。从西到东,海口渔村各美其美,市民游客畅享滨海乡村的“慢生活”,感受“海盐味”的自由。
美兰区演丰镇曲口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渔村,以盛产生蚝而闻名。5月10日正值周末,曲口村又迎来一批游客。渔船在码头有序排开,游客们沐浴着徐徐的海风,沿着村里的环海路漫步,还能发现乡村建设过程中的“小惊喜”——一面用生蚝壳镶嵌而成的生蚝墙,不远处伫立着一座白红相间的灯塔,不仅为过往渔船指引方向,也成了曲口渡口不可错过的打卡点之一……
随着游客的到来,曲口码头边的咖啡馆也开始忙碌起来。“这里原先是一个废弃的轮渡管理处,为促进乡村发展,村里把这块闲置地重新设计装修,改造为咖啡屋,为游客提供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咖啡馆负责人称,周末和节假日期间游客最多,店员们常常忙不过来。
在美兰区北港岛,市民游客用手机定格美丽瞬间。记者 苏弼坤 摄
在时代发展的宏大乐章中,乡村正奏响一曲崭新的旋律。今年,海口将建设14个省级和美乡村,着力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完备度、公共服务便利度、人居环境舒适度、田园风光可视度。未来,将有更多美丽乡村成为市民游客热衷的旅游景点,助力村民富裕、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变为实景。
记者手记
创新供给激活乡村游“一池春水”
记者 邝晓霞
在乡村振兴与消费升级的双重驱动下,乡村旅游正经历一场深刻的供给侧变革。从“千村一面”的同质化困局到“一村一品”的差异化破局,从传统农家乐的单一业态到露营经济、渔村音乐会再到丛林探险的沉浸式体验,海口以创新供给激活乡村游的“一池春水”,将乡土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让文化基因焕发现代生命力。
乡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是乡村游差异化竞争的核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为完善文化和旅游供给体系指明方向,以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势必为乡村发展注入更强劲的动能。
荣山寮村深入挖掘“渔民、渔业、渔事、渔情”等特色文化元素,将“文化存量”变为“发展流量”和经济增量;溪头村以古琴文化为核心,建起充满诗意的文化村落……海口各乡村打造可感知的消费场景,实现“从拍照留念到动手实践”的体验升级。
文旅融合赋能乡村文化振兴,本质上是通过创新供给激活乡土资源的现代价值。这需要构建“文化挖掘—产品创新—科技赋能—利益共享”的完整生态链,让乡村从“被凝视的客体”转变为“价值共创的主体”。当游客带走的不再只是照片,而是对土地的情感认同;当村民收获的不只是财富,更是文化自信——这样的文旅融合,方能真正实现“诗与远方”的共生共荣。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