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残疾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持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携手扶残助残 “有爱”助力“无碍”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5-19 10:03

残疾人事业被称为“春天的事业”。近年来,海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持续完善残疾人服务保障体系,着力提升残疾人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5月18日是第三十五个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海口相关部门及社会力量协同发力,通过落实政策保障、引导社会参与、优化服务质量等举措,为残疾人打造“有爱无碍”的生活环境——向困难家庭残疾儿童发放康复训练生活补助,守护“折翼天使”的康复之路;为残疾人减免城乡居民医保费用,以制度保障筑牢健康防线;建设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为残疾人提供“白天照料护理、晚上回归家庭”的温馨服务……一项项举措如同春风化雨,呵护“春天的事业”,托起“稳稳的幸福”,让广大残疾人在自贸港建设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聚焦需求 织密民生保障网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5月14日上午,龙华区盐灶一横路的海口市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外,阵阵歌声伴着鼓声传来,几位学员在老师的带领下练习非洲鼓;绘画室里,一堂生动有趣的手工课正在进行,学员们各自在画纸上描绘花朵;活动场地内,老师们带着学员进行体能训练,大楼内洋溢着活跃的气氛。

在市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人员耐心地指导残疾儿童们绘画。

为提高我市残疾人托养服务水平,去年8月,海口市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服务项目投入试运营。该中心面向16岁至59岁,适宜机构托养的智力障碍、重度肢残、重度视力障碍、精神障碍等群体提供日间照料服务,包括生活照料及护理、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训练、运动功能训练等,有效破解残疾人照护托养难题。

海口市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绘画室内,摆满了残疾儿童的绘画作品和手工艺品。

在这里,残疾人被亲切地称为“学员”,老师们则在生活照料的基础上,通过多种方式引导他们学习生活自理技能、参加文娱活动,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市残疾人日间照料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心将继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烘焙等实用技能培训,积极探索发展辅助性就业。

提升残疾人民生保障水平,对改善他们的生活状况具有直接意义。近年来,海口聚焦残疾人群急难愁盼的问题,提高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发放标准,并组织开展常态化走访排查,建立“政策找人”工作机制,保障残疾人对各项助残政策“应享尽享”,织密兜牢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网。

同时,市残联不断提升组织服务能力,优化残疾人证审批流程,将残疾人证首发、变更、换领、补发等业务划转至区级行政审批服务局实施。2024年,市残联共组织开展24次集中上门评残服务,惠及45个镇(街)1211名行动不便的残疾群众,真正打通了服务残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优化服务 照亮康复之路

“毛毛,看这里,小猴子在等着吃香蕉呢。”5月14日下午,海南方元特殊儿童康复服务中心的感知觉运动室内,3岁的孤独症患儿毛毛(化名)正专注地进行手眼协调训练。康复老师引导毛毛将香蕉准确递到猴子玩偶面前,当毛毛成功完成动作后,老师便及时给予鼓励。

海南方元特殊儿童康复服务中心内,儿童在老师的带领下进行社交游戏。

这种游戏化训练是毛毛每日康复课程中的重要环节。得益于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生活补助政策,毛毛每天上午可免费在中心接受3节个性化康复训练课,下午则到幼儿园参与融合教育。经过一年多的系统干预,毛毛不仅在语言表达方面取得了进步,其社交互动、情绪管理和生活自理能力也有所提升。

康复一名儿童,点亮一个家庭。毛毛的康复进步,是海口开展残疾儿童“抢救性康复”工作的生动写照。目前,我市0—6岁残疾儿童可享受3万元/年的康复补助,7—17岁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补助标准为1万元/年。据统计,2024年,全市残疾儿童康复机构共为1652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救助,发放救助资金3272万元,有效保障残疾儿童的康复权益。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海口持续实施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将残疾人社区康复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范围,为有需求的残疾群众提供康复服务、发放辅助器具,强化残疾康复项目备案机构管理和督导,全力保障残疾群众享受安全、有效的康复服务。

此外,我市扎实推进残疾人康复服务“普惠”项目落地开花:美兰区公园后社区和位于琼山区的省干部疗养院示范站持续开展残疾人社区康复示范工作,为残疾群众提供健康管理、康复训练等服务;龙华区、琼山区和美兰区率先将支持性康复服务纳入家庭医生签约体系,将便利康复服务送到残疾群众“家门口”。

授人以渔 托起就业梦想

“在海口,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够享受就业服务保障政策、创业资金补贴政策,以及税收优惠政策。”5月16日,省残联、海口市残联联合举办促进残疾人就业拓展活动,海南省职业导师符春玲在活动现场开展就业创业指导,吸引了许多残疾人聆听学习,现场互动频频,氛围热烈。

5月16日,在海口市促进残疾人就业拓展活动现场,残疾人创业者张必弟分享创业经验。

活动通过现场就业指导、团建拓展、就业创业经验分享等多元服务,帮助残疾群众提升就业能力和就业信心,促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同时,活动向参会残疾人发放了求职登记表,后续将通过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爱心岗位推送等方式,助力有求职意向的残疾人与匹配的岗位高效对接。

海南省2025年就业援助月招聘会现场,残疾人求职者在和招聘单位工作人员沟通交流。

劳动就业是改善残疾群众生活状况的根本出路,也是残疾人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搭建就业供需对接桥梁,畅通残疾人就业道路,近年来,市残联及相关部门通过举办线下残疾人就业专场招聘会、线上发布爱心岗位等方式,助力就业供需双方“双向奔赴”;同时,积极做好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审核工作、用人单位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申报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吸纳残疾人就业。

提升残疾人就业创业能力,是促进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渠道。在为残疾群众拓宽就业渠道、搭建就业平台的同时,我市还紧抓农村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工作,2024年对有种植、养殖需求的农村残疾人及其亲属开展培训400人次,采用线下集中、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模式,授人以渔,助力残疾群众提高自主就业创业增收能力,改善生活状况。

一笔笔投入、一件件实事、一组组数据,映射出海口残疾人事业蓬勃发展的现状。今年,海口将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项目、残疾儿童托管康复服务项目纳入市级民生实事项目,将通过实施精准帮扶政策、强化权益保障机制等举措,让广大残疾人在自贸港建设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切实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共同谱写“春天的事业”温暖新篇章。

记者手记

为“春天的事业”书写温暖答卷

近年来,海口不断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日间照料中心的温情守护、残疾儿童康复的暖心蜕变、就业帮扶活动的热烈场景,共同勾勒出一幅“有爱无碍”的幸福画卷。

一系列举措彰显民生温度,也为残疾人事业发展筑牢根基。然而,对标更高要求,仍需以“绣花功夫”精准施策,精心书写“春天的事业”温暖答卷。

当前海口已有残疾人补贴、康复救助等政策,但不同残疾类型、不同年龄段的需求差异较大,可利用大数据分析,动态调整政策,保障资源精准匹配。例如,针对老年残疾人增多的趋势,可探索“养老+助残”一体化服务模式,提高照护效率。

残疾人事业需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协同发力。目前助残工作仍以政府主导为主,社会组织和企业参与度有限。为此,可搭建“政府引导+企业出题+社会参与”平台:鼓励企业开发数字化就业岗位,引导社会组织深度参与康复辅具租赁、心理疏导等服务,建立志愿者激励机制,壮大助残队伍,凝聚助残力量,同时增进社会对残疾群体的理解和关爱。

在数字化浪潮下,可将残疾人证办理、补贴申领等服务向移动端延伸,实现政策查询、预约评残等功能“掌上办”。康复领域引入VR训练、智能辅具适配技术,托养领域试点“智慧居家照护”系统,通过智能设备实时监测健康状况。借助大数据分析就业创业趋势,为政策制定提供科学支撑,让助残服务更高效、更具前瞻性。

残疾人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不仅需要政府持续投入,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只有多方合力,才能真正实现“有爱无碍”,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歆卓 康登淋] [编辑:杨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