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成海口全民健康新风尚
做好健康“加减法” 迈向美好新生活
5月18日,健身爱好者在海口万绿园内晨跑。记者 康登淋 摄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世纪公园,健身爱好者已开始晨跑;午休时分,写字楼里的白领走进健身房挥汗如雨;傍晚的社区广场,居民伴随着动感音乐跳起健身操……在海口,一场以科学体重管理为核心的全民健康行动正悄然兴起。
今年以来,“体重管理”“全民健身”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5月13日,“海南自贸港政策解读”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十七场)聚焦《海南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方案》进行了深入解读。该方案已于 2025 年 3 月 17 日印发实施,是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文件。
在这一政策引领下,海口相关部门、医疗机构、健身行业以及社会各界纷纷响应,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推动全民体重管理意识的提升。从减重门诊到专业健身房,再到“轻食”代餐,健康减重正在掀起热潮。
5月16日,在龙华区海秀东路一家健身餐吧,工作人员展示制作完成的低脂餐食。 记者 孙士杰 摄
全民科学运动 健康意识觉醒
5月19日中午,龙华区海垦路一家健身房内,不少人正挥汗如雨。跑步机、划船机等有氧区器械全部满员,力量训练区域也有不少人。市民陈若菲做完一组器械后,脸色绯红又透着舒坦,“健身不仅降低了我的体重,还纠正了体态问题,让我整个人都更加自信了。”
“这几个月来锻炼的会员明显增多,每天中午和晚上会有两个高峰。”该健身房负责人钟先生介绍,教练会根据会员的自身情况制定专属训练计划,同时也会监督饮食,帮助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体重水平与人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超重和肥胖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和部分肿瘤等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对于许多海口市民来说,减肥不仅是为了提升自身形象,更是一场“对抗慢性病”的重要选择。
当天傍晚,美兰区大英山一小区内,62岁的朱巧妹在健步行走,两年前她因肥胖诱发糖尿病,不仅影响日常作息,每年更是要花上一大笔医药费。在医生建议下,她每天坚持锻炼,同时注意饮食,血糖指标从9.1降到5.3。“国家号召我们动起来,管理好自己体重,现在我每天坚持出门锻炼,呼吸着清新空气,身体好了,心情也舒畅。”朱巧妹开心地说。
儿童健康促进工作也纳入《海南省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实施方案》,作为“重大健康风险问题跨部门干预专项”的重点之一进行全面铺开。在儿童保健服务方面,海南推出涵盖营养喂养指导、口腔眼保健、残疾评估等多元化服务,重点加强0—6岁儿童健康管理。
为了培养身心健康的儿童青少年,海口各学校积极行动,从运动、饮食等方面下足功夫。帆船帆板、跳绳、足球……不少学校兴起了体育运动热,形成“一校一品”“一校多品”的特色发展模式。
从家庭、健身场所、学校再到社区,体重管理正逐渐覆盖生活全场景。“除了普及全民运动的理念,我们还开展了多场体重健康管理讲座,向居民普及科学的体重管理知识,帮助大家树立正确观念,掌握有效方法,守护自身健康。”金山社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5月16日,一名学生在金牛岭公园骑车运动。记者 杨鹤 摄
开设减重门诊 破解体重难题
“五一”假期过后,海口市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徐超便忙得不可开交。“这段时间体重管理门诊的患者明显增多。”他告诉记者,最近每天接诊的减重患者有10余人。
徐超介绍,判断是否肥胖不能仅凭直观感觉,而要依靠科学的评价指标,一般使用BMI、腰臀比和体脂率判断,如果诊断为单纯性肥胖,医院将通过定制膳食方案和运动康复指导进行干预,“通过肥胖指标评估、制定减重膳食处方、运动指导、长期体重监测,才能实现科学减重。”
“肥胖患者大多伴随一种或者多种并发症,需要多学科协作治疗。”徐超表示,目前减重门诊的5位坐诊医生都来自临床营养科。接下来,医院计划将临床营养科、内分泌科、康复科、运动康复科、普外科、健康管理部等科室纳入到体重管理团队,利用多学科联合诊疗模式,为患者提供更科学、全面、个性化的诊疗服务。
在“体重管理年”行动号召下,公众减体重、促健康的需求不断高涨,中医传统疗法也倍受青睐。
5月15日,海口市中医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内,副主任中医师陈莹在为患者进行埋线减肥治疗。她介绍,埋线减肥是通过可吸收线体埋入特定穴位,通过持续刺激调节代谢和食欲,是一种辅助性减重方式。
“面诊时,首先要辨别患者的体质,脾虚痰湿、肝郁气滞、脾肾阳虚等不同体质的肥胖患者,减重方式也不同。”陈莹说,她通常通过把脉、查看舌象,利用中医四诊合参等初步判定患者体质,而后再用中药饮、拔罐、针灸、埋线等不同手段,帮助其减重,同时辅以饮食调理和运动疗法。
截至目前,海口6家公立医疗机构均已设置体重管理相关门诊,构建起肥胖症早筛早诊早治体系。市卫健委疾控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海口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2025海口万人健步大会”、“万步有约”健走激励大赛、“科学管理体重,拥抱健康生活”主题活动等多项活动,并依托新媒体平台发布110条健康科普内容,累计覆盖人群达48177人次,有效营造了全民参与科学体重管理的良好氛围。接下来,海口将重点推进健康体重管理专科质控体系建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门诊管理制度,推动健康体重管理相关诊疗服务质量与水平。
5月16日,在龙华区融创精彩天地的一家健身房内,健身爱好者在进行健身运动。 记者 孙士杰 摄
掀起轻食浪潮 减出健康生活
由体重管理而掀起的“饮食革命”,也深刻改变着海口市民的餐桌文化。低热量、低糖、低脂的“三低”食品受到很多消费者欢迎。
5月16日一大早,龙华区海秀东路一家健身餐吧的厨房已亮起灯光。餐吧创始人吴慧和厨师们一起准备当天的健身套餐——低脂卤鸡腿套餐、自制鸡胸肉丸套餐等,每份精确标注为400克。这里主打“热量可视化”的健康低脂的餐食,已成为附近健身爱好者的“专属食堂”。
“作为一名普通‘宝妈’,我今年还获得了DMS职业卡赛C组冠军,除了日常健身外,最离不开的就是饮食健康。”吴慧说,自“体重管理”概念走热后,为了满足和她一样的健身人士健康饮食需求,她不断研发轻食食谱,还根据顾客需求来控制油盐量,“不少顾客健身结束直接选择在这里就餐,今年门店收入增加了40%,复购率达到60%。”
记者打开某手机团购平台发现,选择为“减重”买单的市民不在少数,团购平台数据显示,海口“轻食套餐”“普拉提课程”“健身私教”等产品年均销量超3000单。不仅如此,骑行、户外装备等其他健康类相关产品销售量也十分可观。
从轻食店遍地开花到各类瘦身方式爆火,面对琳琅满目的减肥产品和服务,陈莹建议,减重人群应理性看待减重目标,注重营养均衡与运动安全;对于需要医疗干预减肥的人群,务必选择正规医疗机构,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方案。
徐超也认为,公众应理性看待减重目标,注重营养均衡与运动安全。海口未来可推动二级以上医院开设体重管理门诊,公共场所建立健康餐饮标识,社区开设营养咨询站,提供基础代谢率检测等服务,助力体重管理行动落到实处,营造全市科学管理体重的良好氛围。
记者手记:
管好体重 健康生活
记者 邝晓霞
健康既是一种权利,也是一种责任。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关键阶段,海南以制度形式推动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海口不断完善体育健身设施,市民健身热情高涨。在万绿园、海口人民公园等地,随处可见散步、慢跑的市民。各机关单位、企事业单位、街道社区也开展了一系列健康科普宣传活动。随着“体重管理”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催生了涉及健身用品、健康食品等多领域的经济浪潮。
如何让“减重经济”在健康轨道上持续发展?这需要构建政府主导、科技赋能、市场参与的治理模式。一方面,政府部门需健全政策法规体系,持续规范行业发展秩序,同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支持性环境;另一方面,企业当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升产品服务品质。只有从“流量驱动”转向“价值驱动”,真正锚定全民健康的核心价值,才能走向可持续的发展范式。
每个人都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专业人士建议,办公室微运动、户外站立等都是可行的运动方式,关键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下去。日常生活中,可通过步行或骑自行车上下班、使用楼梯而非电梯、家务劳动等方式增加日常活动量。同时,要主动学习健康知识,科学规划饮食,增强辨别能力,选择正规的健康产品和服务。
跑步机的履带开始转动,人们挥洒的不仅是汗水,更是为健康消费市场注入了一股蓬勃的动能。体重管理也早已不再局限于体重秤上数字的起伏,它是对身心的双向赋能,是对美好生活的积极求索。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