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劳动仲裁众生相㊱ | 沉默者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6-20 08:06

那是一场全程缺乏当事人对话的调解。

他不是我的当事人,只是我临时受领导委派负责调解的对象。

当书记员手持仲裁调解书急匆匆来办公室找我时,我正浏览2022年修订版的《保安服务管理条例》。

杨鹤 摄

前往调解庭的途中,书记员向我简要介绍了案件背景与领导指派的缘由。

他是一名保安,因公司核查出其强制戒毒记录,直接开除了他。案件经开庭审理后,合议庭成员多次对他及家人开展调解工作,他女儿在电话中同意公司提出支付14000元的调解方案。今日他原本是来签调解书的,现场却拒绝签字。无论如何询问,他始终沉默不语,一旁的公司代理人已逐渐失去耐心。因僵持时间过长,而合议庭成员均有庭审,作为调解庭仲裁员的我,自然成了接手调解的最佳人选。

调解庭外,公司代理人焦躁地来回踱步;调解庭内,他独自坐着,双手趴在桌面上,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

我在他对面坐下,自报家门:“我是负责您们案件的调解员,您有什么新的想法,可以直接跟我说。”

话音落下的瞬间,空气里只有空调外机低沉的嗡鸣。他没有回应,仅是眼皮微微颤动了一下。这细微的生理反应已是破冰的信号,在过往调解经历中,当事人若未径直离席,便意味着尚存调解的可能。

相较于等待口头回应,梳理案情更为迫切。调解员唯有“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方能在情、理、法中切换自如,最终促成的调解协议,才能既符合人情常理、又不偏离法治轨道。若连案件的基本事实、证据链及双方争议焦点都尚未厘清,何谈成为矛盾双方的桥梁?

我打开桌上的案卷,目光如扫描仪般逐页扫视劳动仲裁申请书、答辩状、双方证据材料、庭审笔录。

他主张两项仲裁请求:一是要加班工资20000元,但没有任何证据,倒是公司提供了他签字的考勤表以及已支付的加班工资;二是要赔偿金10000元,他离职前十二个月平均工资为2500元,工作了1年8个月,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第八十七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依照本法第四十七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计算结果确实是10000元,但是根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曾被收容教育、强制隔离戒毒、劳动教养或者3次以上行政拘留的,不得担任保安员”。

假如他不接受调解,坚持要求裁决,那么,他的仲裁请求会被全部驳回。

我边低头收拾案卷边故作随意地说:“调解是自愿的,要是您觉得金额太低,不想调也没关系,到时我们会依法作出裁决。”

随着最后一份文书滑入档案袋,我抬眼迎上他的视线:“但是,您要考虑裁决结果能否支持您?还有,为什么您的孩子希望您调解?”

我刻意在“您的孩子”四字上放慢语速。

他喉结轻滚着舔了舔唇角,原本直视我的目光游移开去,手指不自然地蜷缩起来。

“我猜,您的孩子是怕别人拿您以前吸毒的事,反复伤害您;或者怕您因为固执失去重新开始的机会;又或者她也不想被更多的人知道,自己的父亲有过吸毒史。”

他双手紧紧地交握着,喉结在干燥的脖颈间上下滚动,终究没发出一点声响。

“您这案件的裁决方向,仲裁员应该已经向您说明过,我不再重复了。下面,我就和您聊聊我的经历吧。”

他绷紧的肩膀松弛下来,我将桌上的矿泉水推至他面前,虚虚实实的聊了起来:“我之前在法院工作了很多年,开过很多涉及毒品的庭,有吸毒的、贩毒的、制造毒品的、还有容留他人吸毒的。毫不夸张地说,对不同时期毒品的价格波动,我都能说出个大概。开庭时,常遇到像您这样沉默的当事人,无论怎么询问都不回应,书记员只能在庭审笔录上记下沉默。其实大家心里都清楚,在确凿的证据面前,沉默并不能脱罪。后来碰到愿意开口的当事人,我问他们为什么选择沉默。有人回答我,反正大家觉得我们吸毒的人嘴里没一句实话,那干脆就不说了。您是不是也这么想的?”

他依旧沉默不语。

“您知道那些涉毒的人,最后悔的是什么吗?”

他掌心的矿泉水瓶发出“咔嗒”一声轻响,瓶内的液体泛起细碎的涟漪。

我指尖轻叩卷宗,声音里透着沉重的叹息:“亲手将家庭拖进不见底的深渊,成了家人的负担和耻辱。”

他怔怔地盯着我,眼神里闪过一丝愧疚。

我放柔了语气:“您的性质和他们不一样,他们是刑事犯罪,您是治安处罚,况且我看您申请书上写着,有五年没有复吸了,这说明您的意志力非同常人。我知道戒毒很难,有个戒毒所的朋友说,他工作了十多年,除了死了的,还没见过谁吸海洛因能戒掉的。就您这意志力,干什么事都能成,没必要在这件事上执着,反倒影响了家人生活。再说,《保安服务管理条例》也不是要惩罚改过自新的人,而是从保安职业性质出发,需要承担更高的安全责任,公司根据条例筛选员工,职责所在。”

我轻轻起身,将《仲裁调解确认书》和笔一同递到他面前:“好了,该说的我说完了,您自己决定签不签吧?”

“我相信您。”他的声音有些沙哑,眼神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平静。

我点点头,坚定地说:“您要相信,也许社会对过错的记忆可能很长,但对改变的包容也从未缺席。好好生活,才是对家人最好的补偿。”

这一刻,调解的意义,不仅是化解一场纠纷,更是为每个愿意改过的人,提供重新出发的勇气。

[来源:海口网] [作者:席秋冰] [编辑:杨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