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职工服务阵地已超500家,平均每10平方公里就有1处,初步实现职工15分钟可达、可享工会服务的目标,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感、获得感。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建成职工服务阵地超500家 15分钟“圈”出职工幸福感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7-08 10:19

新建64个工会驿站,为户外劳动者撑起“清凉伞”;授牌8家海口工匠学院,助力职工技能提升;市职工活动中心即将竣工,将有效满足职工生活休闲多样化需求……

去年以来,我市以服务职工为核心,积极拓展服务半径,协同各方力量新建80余家职工服务阵地。目前全市各级各类职工服务阵地已超500家,平均每10平方公里就有1处,初步实现职工15分钟可达、可享工会服务的目标,持续提升职工幸福感、获得感。

在海口经济学院海口工匠学院的汽车维修实验室,中德应用技术学院汽车教研室主任王小铅(右三)正带领学生进行整车综合故障检测。

创建“暖心服务圈” 特色驿站打造温馨港湾

环卫工人、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这些风雨无阻的城市“摆渡人”,如今有了更多温暖的歇脚处。为了让户外劳动者“累了能歇脚、渴了有水喝、热了能乘凉、冷了可取暖”,海口去年以来新增工会驿站64个,目前累计建成97个,覆盖主城区及重点乡镇。其中,3家24小时智能化驿站尤为亮眼,全天候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每当夜幕降临,亮着灯光的24小时工会驿站,便成为夜间劳动者的一处温馨港湾。7月5日深夜,网约车司机秦海林熟门熟路地走进24小时工会驿站(海南天艺国际酒店站)。他掏出保温袋里的饭盒,放进微波炉,“嘀”声响起,热气升腾。“以前只能在路边或车里凑合吃。现在有了这驿站,开夜车也能吃上热乎饭、喝上温开水了。”秦海林说。

“驿站建设不仅追求数量,更注重品质,确保服务‘周周有安排、月月有主题、季季有亮点’。”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海口还创新推出“一站一品”模式,打造各具特色的主题驿站。

6月27日傍晚,海口市“工会佳缘”单身职工联谊交友活动将皇马海口湾海景酒店“工会佳缘驿站”装点成多巴胺主题游园会,80名单身青年在舞会中寻觅缘分。“这些定制化的交友空间和活动,让我们找对象有了更好渠道。”来琼就业青年王鹤润满怀期待。

在海口市“工会佳缘”单身职工联谊交友活动现场,青年职工在趣味互动和蒙面舞会中开启寻缘之旅。

去年11月至今,海口已建成2处“工会佳缘驿站”,以“定时+定址”提供常态化服务。今年还将依托驿站举办“6场主题活动+8场小型联谊+11场区级活动”,为单身职工搭建更多交流平台。

这只是工会驿站“一站一品”模式的缩影。龙华区金贸街道工会驿站等站点举办微型招聘会,为企业和求职者搭建良好的供需桥梁;白沙门工会驿站打造法治宣传栏,让普法深入人心;我市还向14个工会驿站投放AED,将“暖心驿站”升级为“安全守护站”……目前,我市已形成“驿站+联谊”“驿站+就业”“驿站+普法”“驿站+急救”等服务品牌。

优化“学习分享圈” 工匠精神照亮成长之路

创新驱动发展,人才引领未来。日前,海口为7家单位举行“海口工匠学院”揭牌暨劳模工匠助企导师聘任仪式,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着力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海口经济学院海口工匠学院便是其中之一。6月27日,在该学院的汽车维修实验室内,学校中德应用技术学院汽车教研室主任王小铅正围着教学用车,向学生们讲解构造原理与故障排除。

作为“海口工匠学院劳模工匠助企导师”,高级工程师王小铅曾在多家知名汽车厂家工作,他充满信心地说:“工匠学院的成立,为更多职工和学生提供了接触优质平台和资源的机会。我将立足院校,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企业发展,为自贸港培养更多优秀的技能人才。”

为传承工匠技艺、培养技术人才、驱动创新发展,海口构建“工会+院校+企业+工匠”协同育人模式,已打造8家市级工匠学院,创建52家市级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广泛开展技术培训、业务交流、名师带徒活动,拓宽产业工人“学习分享圈”。

在海口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职工们在此阅读、学习。

与此同时,职工阅读的“赋能效应”同样显著。职工书屋覆盖面持续扩大,功能不断升级,日益成为职工学习充电、交流文化的重要平台。

6月28日,海口市工人文化宫职工书屋内书香弥漫。几名职工在技术类书架前驻足,专注翻阅产品设计书籍。隔壁多媒体室,“海宫仔读书号”活动正酣,职工们围绕《睡眠革命》热烈讨论,探寻高效睡眠与工作的秘诀。

去年7月,该书屋在海口图书馆的协助下启用,1500余册书籍吸引了不少职工前来“充电”。“书屋藏书丰富,活动多样,是充电放松、提升自我的好地方。”职工王阳昊是这里的常客。

近年来,海口各级工会建设优化150余家职工阅读阵地,在保障“有书读、方便读、就近读”基础上,深入开展“工”字特色阅读活动,让书屋成为职工文化建设和素养提升的强劲引擎。

拓展“品质生活圈” 丰富活动提升生活质感

“手臂垂直,用身体重量下压。”7月5日,海口市工人文化宫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内,急救导师的指令铿锵有力,约30名职工正对着人体模型反复练习心肺复苏。“成为‘急救先锋’,关键时刻能救命,我们一定要认真学。”参加考核的职工王燕说道。目前,该基地已培训超千名职工,470余人获得《心肺复苏证书》,成为城市应急救援的新生力量。

去年以来,市工人文化宫常态化开展特色公益课,丰富职工文化生活;新建1200余平方米的市职工体育中心,依托“工会杯”“海宫仔杯”等赛事掀起健身热潮;联合市红十字会建设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创新“移动课堂+固定基地”双轨模式,让应急救护培训惠及更多职工。

在2025年迎新春“海宫仔杯”乒乓球单打积分总决赛上,参赛选手正在激烈角逐。

“好球!扣杀!”“这球漂亮!”6月28日,2025“海宫仔杯”第五场月赛在市职工体育中心激烈开赛,选手们挥拍如风,削球与扣杀引来阵阵喝彩。自今年2月启动以来,“海宫仔杯”周周有赛、月月有赛,将该中心打造成职工们切磋球技、交流情感的平台。

如果说市工人文化宫是点亮职工梦想的“市区乐园”,那么正在海口江东新区紧锣密鼓建设的市职工活动中心,则将构建“一家一地四中心”(职工之家、职工文化产业研创基地、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职工文化中心、职工体育中心、老年职工活动中心)的集中式、多样化新阵地,进一步扩大职工的“品质生活圈”。

据悉,市职工活动中心总建筑面积约5.7万平方米,建成后将广泛开展职工文体、职工素质提升培训、服务保障职工权益及职工创新创业等活动。

在海口市工人文化宫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导师向广大职工演示心肺复苏的正确方式和AED设备的使用方法。

“通过构建立体化、全覆盖的‘15分钟职工活动服务圈’,让工会服务触手可及。”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建好、管好、用好工会服务阵地,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让职工生活更有质感。同时,通过持续推动职工服务阵地提档升级,使之成为工会服务一线职工的重要窗口,并进一步将其打造成椰城文明新名片。

记者手记

服务跟着需求走 体验才能更充实

海口以职工服务阵地建设为抓手,打造“15分钟职工活动服务圈”,生动诠释了城市发展中的人文关怀。通过着力构建贴近基层、服务职工的多级服务阵地有机综合体,切实提升职工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围绕职工工作、生活半径,精准对接职工需求,是服务阵地建设的核心要义。海口通过建设工会驿站、工匠学院等,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下一步应打造“跟着职工走的服务阵地”,为他们提供走“心”的服务,运用大数据分析职工诉求变化,针对新业态劳动者等群体定制专属服务方案,确保服务更贴合职工实际需求。

在2024年“工会帮就业·乐业在海口”微型招聘会家政行业专场活动现场,求职者与家政行业招聘人员面对面沟通交流。

当前,海口“一站一品”和协同育人模式成效显著,后续可鼓励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共建,通过政企合作、公益众筹等方式拓宽资金与资源渠道。同时,积极推动跨区域经验交流,借鉴先进城市的数字化管理经验,搭建智慧服务平台,实现服务阵地的智能化管理与精准化运营。

职工服务阵地建设意义深远,要实现长效发展,需建立长效评估机制。下一步,海口应定期对服务阵地的使用效率、职工满意度等进行量化评估,及时调整服务内容与模式;加强服务阵地的人才队伍建设,同时探索职工志愿者参与机制,增强职工的归属感与服务热情。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周慧 康登淋]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