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区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服务群众实效
搭建互助平台 共建幸福家园
“谢谢你们来看我,陪我聊天还帮忙打扫卫生。”7月11日下午,在龙华区滨海街道盐灶三社区滨海新城一区,84岁的陈阿婆拉着志愿者的手高兴地说。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龙华区聚焦解决回迁安置居民存在因环境变化带来的社会适应、邻里关系重构等问题,在盐灶三社区积极探索新型互助养老模式,成立“银龄互助队”和“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两支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团队,以实际问题整改成效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近日,在滨海街道盐灶大社区,由低龄老人组成的“银龄互助队”志愿者上门探访高龄老人。记者 康登淋 摄
聚焦群众诉求 破解治理难题
7月11日,走进滨海街道盐灶大社区,一栋栋楼房鳞次栉比,小广场上老人或悠闲聊天,或使用健身器材锻炼身体,绿色植被郁郁葱葱,便民设施配备齐全。
在居民林贞的印象中,过去社区环境脏乱差,如今环境变好了,惠民活动多姿多彩,她打心眼里欢喜,“美中不足的,就是以前邻里熟络,住进楼房后来往反而少了。”
作为回迁安置型社区,盐灶片区曾面临复杂的治理难题。“过去居民多以路边摆摊、自建房出租为生,外来租户聚集导致人员结构复杂化。”盐灶三社区党委副书记杨艳介绍,居民回迁后居住条件更好了,商业和配套升级了,但留守在社区的高龄、独居老人出门却变少了,邻里之间的交流也显得少了。
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龙华区一体推进学查改,坚持问题导向,全力以赴为群众办实事。“为帮助高龄老人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我们依托盐灶三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积极探索新型互助养老模式,于今年5月成立了‘银龄互助队’和‘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两支互助养老志愿服务团队。”滨海街道工委书记周国斌介绍。
由低龄老人组成的“银龄互助队”,为高龄、失能老人提供上门探访、生活照料等志愿服务;“党员先锋志愿服务队”则由社区党员干部牵头,联合专业志愿者与热心群众,聚焦医疗保健、政策咨询等高频需求,构建“党员带头、多元参与”的服务网络。
坚持开门教育 办实“关键小事”
“阿婆,我们来看您了。”近日,“银龄互助队”志愿者黄丽华来到滨海新城一区陈阿婆的家中,帮忙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谈心。“你们陪我聊聊天就好了,还忙前忙后的,辛苦大家了。”陈阿婆感激地说道。
陈阿婆是土生土长的盐灶片区村民,在村里生活了大半辈子,邻里间互相熟络;如今面对新小区里很多陌生的面孔,交流变少了。再加上年老腿脚不太灵便,对新环境的公交线路、周边菜市场等不熟悉,她渐渐习惯了“宅”在回迁房内,很少出门。
“退休后总想着为社会做点事,加入互助队后,看到老人们的笑容,就觉得一切努力都值了。”59岁的黄丽华得知“银龄互助队”成立后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如今,已有23位像她一样的低龄老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他们有的联系卫生服务站为行动不便的老人开展上门义诊,有的陪独居老人聊天解闷、帮忙整理家务。这种“低龄助高龄、党群齐参与”的模式,不仅缓解了社区养老压力,也重塑了社区熟人网络。随着互助养老服务机制的日渐完善,越来越多居民正从“治理受体”转变为“治理主体”,为基层治理注入新力量。
龙华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坚持开门教育,紧盯基层治理痛点,聚焦群众急难愁盼,迎着问题去、奔着问题改,在解决好群众的一个个“关键小事”中,托举起无数“稳稳的幸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