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主播、民宿管家、农业经理人、乡村调饮师……
新农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7月12日,在琼山区大坡镇的火山荔枝园里,植保无人机如银梭掠过树冠,驾驶员王为庆的操控屏上实时显示着药剂雾化轨迹;在美兰区演丰镇的养殖基地中,农业经理人张贵生将饲料撒入圆形养殖桶,咸淡水红鲷鱼争相跃出进食……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海口乡村涌现出电商主播、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民宿管家、农业经理人、乡村调饮师等一系列新职业。乡村振兴相关新职业的兴起,是乡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越来越多的新职业折射出乡村新业态的繁荣发展,也为海口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生力量。
美兰区“田教授”操控的农用无人机在喷洒农药。记者 康登淋 摄
电商主播助力乡村特产远销国内外
秀英区永兴镇的火山荔枝王久负盛名。过去,果农依赖传统销售渠道,辛勤劳作却在价格与销路上缺少话语权。近年来,一些返乡青年和种植户当起乡村电商主播,网上推介,拓宽销售渠道,火山荔枝价低滞销的局面逐步扭转。
海口秀英区建群村,90后新农人吴宇燕通过互联网平台推销火山荔枝。记者 石中华 摄
“这是我家乡的荔枝王,果汁丰盈、口感绝佳。”今年夏天,永兴镇建群村“90后”返乡创业者吴宇燕,通过抖音、视频号等平台用“双语”推介火山荔枝王。她发布的视频里,从春日荔枝抽芽到夏日果实饱满,每个生长阶段都用中英文双语记录。乡土风情与国际表达的碰撞,吸引了众多海内外买家。
“看到有博主用英文介绍当地特产,觉得很有趣,就想通过自己拥有的英语特长和自媒体传播经验试一下。”7月12日,吴宇燕告诉记者,今年采摘季她通过短视频带动自家果园销售荔枝超4000斤,还在园内开设直播课堂,手把手教村民用直播软件拓宽销路,帮助家乡荔枝走向更广阔市场。
海口秀英区儒本村返乡青年吴淑卿通过互联网平台推销火山荔枝。记者 石中华 摄
7月8日晚,永兴镇儒本村返乡青年吴淑卿(阿卿锅)在朋友圈发视频:“上半年找阿卿锅吃火山荔枝王,下半年吃荔枝园散养走地鸡,随时有得吃。”2022年,他辞去城里工作返乡,决定用自媒体和电商破解家里荔枝销售难题。吴淑卿注册抖音、小红书账号,将荔枝园施肥、剪枝、疏果等日常环节,以及果实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制作成“云赏荔枝”系列内容,全方位展现火山荔枝王的优良品质。接地气的田园生活场景吸引大量粉丝。他还与物流公司合作,实现“凌晨采摘,上午发货,48小时空运直达”,让海口的鲜甜及时送达消费者。
游客在海口秀英区儒本村“阿卿锅家的荔枝园”采摘火山荔枝王。记者 石中华 摄
如今自家荔枝售罄后,吴淑卿仍忙着“玩转”新农活:去保亭拍红毛丹带货视频、带亲子团文昌赶海、网上销售走地鸡。“根本闲不住,想把海南‘好货’分享给更多人。”他说。
农业经理人引领乡村特色产业升级
在海口乡村,有一群人凭借专业运营管理知识,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推动产业升级,美兰区898艺术村运营负责人王凯便是其中之一。作为乡村运营师,他带领团队秉持“用艺术推动乡村振兴,将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理念,在保留古村旧瓦房基础上,2020年7月启动898艺术村打造。
7月6日,在海口美兰区898艺术村,乡村运营负责人王凯(左)在准备村宴。记者 康登淋 摄
历经5年努力,如今这座小村庄汇聚60多个艺术机构、工作室,12个个人博物馆、艺术馆,80余位艺术工作者及5位非遗传承人。艺术家的到来盘活40余套闲置民居,每年为村民带来超百万元房租收入,提供更多的乡亲就近就业机会,还改善了人居环境。
艺术氛围与乡村烟火气交融,百年古村焕发新活力。在王凯与新老村民携手下,898艺术村成为海口近郊独特的心灵栖息地,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打卡体验,先后获评“科普教育基地”“旅游网红打卡点”,成为海口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
7月6日,海口美兰区898艺术村村宴热闹非凡。记者 康登淋 摄
农业经理人以专业知识和市场分析能力,推动乡村产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力量。海口枷椗山现代农业工厂化养种产业基地负责人张贵生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农业经理人,他带领团队在美兰区演丰镇完成设施化水产养殖全套技术研发并实现量产,探索生态种养新模式,打造林果草鱼共生、鸭稻鱼共生系统及生态渗灌技术,成功申请16项专利,提升了当地的农业综合效率。
通过创新合作模式与村民共发展,去年枷椗山基地咸淡水红鲷鱼年产量近30万斤,今年计划扩大规模至200万斤。“下一步紧跟智能化趋势,延伸深加工链条,将鲜鱼加工成鱼片、鱼排;推动渔旅融合,发展观光、电商、餐饮等新业态。”展望未来,张贵生规划着多产联动蓝图。
乡村振兴大舞台涌现更多新职业
7月11日一早,琼山区大坡镇火山荔枝园内,一架无人机仿若“钢铁蜻蜓”般在空中巡航,向田间喷洒细密的“雨雾”。种植户王为庆手握摇杆,灵活操控无人机航向。“这高科技‘农具’让施肥打药更精准,效率提高还省肥料省农药。”他告诉记者,忙完自家荔枝、槟榔园的活,还要去帮助其他农户作业。
“调饮师”是对茶叶、水果等原辅料进行搭配,调制出多元饮品的新职业。龙华区龙桥镇昌荣村乡里花开咖啡庄园主理人周珈亦,便是回农村创业的一名乡村调饮师。她开“村咖”,用海南本土咖啡豆、鹧鸪茶、芒果、百香果等做特色饮品,圈粉很多市民游客。她的店里保留了瓦罐煮咖啡等原始做法,自己动手烘豆、调配不同浓度咖啡,让置身如“绿野仙踪”般咖啡园的客人喝上“歌碧欧”,享受这份来自田园的安宁与纯净。
随着乡村文旅产业的发展,民宿管家新职业日渐壮大,他们在绿水青山间为游客打造“诗与远方”。7月12日,秀英区永兴镇儒张村沐心石屋民宿负责人吴增兵和员工忙着招呼客人,用鼎罐烹饪农家菜,小院香气四溢。
自2018年从事民宿管家以来,吴增兵联合村民推出荔枝采摘、观星星、露营等体验活动,丰富业态、打响名气,让村民和村集体获益。“民宿像‘生活实验室’,打破传统住宿‘标准化’,充满人情味。”吴增兵笑言,“客人评价‘像回家一样’,这种认可特别满足。”
新职业承载着乡村未来发展的希望。从事这些职业的新农人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不仅助力乡村面貌的改变,更改变了乡村的发展方式,为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在海口,越来越多的新农人,凭借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优势,加入农村新职业大军,在推动乡村振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海口也为这些新职业的发展提供更多政策和市场支持,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心系故乡、致力乡村振兴的“自家人”。相信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会有更多相关新职业、新业态涌现,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记者手记
让新农人成为“兴农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人才是关键,新型职业农民是其中一支重要力量。
在海口,农村电商主播、植保无人机驾驶员、民宿管家、农业经理人、乡村调饮师等一系列新职业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人们对乡村职业的固化认识,更适应了现代农业的发展需求,逐渐占据乡村大舞台的“C位”。
新职业的背后是新业态的支撑,是乡村全面振兴迈出的坚实步伐。这也要求我们必须持续壮大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为新职业新农人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优化政策环境,夯实发展根基。通过进一步细化落实用地、融资、税收等支持政策,让政策更精准地“浇水施肥”;持续加大乡村基础设施投入,特别是补强冷链物流、仓储保鲜、高速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落后短板,为新职业新农人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构建多层次、精准化培训体系是关键。海口相关部门应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多农业技术和管理知识培训,助其掌握现代农业知识和技能,让更多新农人成为乡村“兴农人”。从“土里刨食”到“地里淘金”,当更多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农人拥抱绿色田野,海口的乡村振兴必将激发金色希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