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昌市龙楼镇的一处地瓜试验田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农技师欧阳敏拔起一根地瓜藤,连串的地瓜沉甸甸地往下坠。经测算,“这个名为‘川薯’的淀粉型品种亩产可达1.2万斤!”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海南新闻>

海南科技赋能地瓜全产业链加速发展,带动5万户农民致富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7-15 10:34

我省科技赋能地瓜全产业链加速发展,带动5万户农民致富

地瓜田里刨出40亿元年产值

近日,文昌市龙楼镇的一处地瓜试验田里,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农技师欧阳敏拔起一根地瓜藤,连串的地瓜沉甸甸地往下坠。经测算,“这个名为‘川薯’的淀粉型品种亩产可达1.2万斤!”

良种是地瓜产业的“芯片”,近年来,我省科研部门通过科技手段精心选育更新地瓜优质品种,“高系14”“鸣门金时”“小香薯”“烟薯25”“丝滑”等优质品种相继推出,多个品种测算亩产可突破5000斤,高产者甚至可能跨过万斤门槛。

在昌江黎族自治县海尾镇沙地村,“高系14”小香薯、西瓜红、安纳芋等地瓜苗长势格外喜人。“地瓜虽然好种,但是也要讲究合理种植。”沙地村村民桂良科介绍,需要基于地瓜品种特性和土壤肥力数据,确定最优种植密度。比如,小香薯品种叶子较为细长,藤蔓枝条多,种植密度以5000—5500株/亩为宜,“这样可以保持土地和光能利用率,改善通风透光,促进健康生长。”

精准施肥让地瓜吃上定制“营养餐”。昌江、澄迈等地的地瓜企业,依托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地瓜施肥规律和土壤养分检测数据,科学配施有机肥与化肥,精准满足作物养分需求。

科学防治病虫害。我省科研机构提倡构建“物理+生物+化学”的综合防控体系,通过设置黄板、释放天敌、应用低毒低残留农药等科技手段,来保障地瓜产品的安全与品质。

得益于良种与良法的加持,地瓜这一土特产已变成“金疙瘩”。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品种资源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推广科学种植模式,海南地瓜产量年均增长约10%,优质果率显著提升,赢得消费者广泛认可。

实际上,不仅是在良种选育环节,多种先进的科技手段已经应用在海南地瓜产业的种植、加工到销售等环节,处处体现出科学理念,土里刨出来的地瓜,有着浓浓的“科技范”。

“去年12月以来,我们已经向加拿大出口了152吨的地瓜,客户反馈很好。”昌江广凌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孙彤介绍,该公司的地瓜产品能走出国门,离不开种植与加工环节的双重科技赋能。

在种植环节,昌江广凌公司与科技机构合作开展新品种实验,筛选出能适应当地高温、干旱等特性的品种进行扩繁推广。在加工储存环节上,该公司引入高温愈合技术,将收获后的地瓜放置在40℃的高温愈合库中,进行“高温桑拿”,通过高温处理,地瓜表面的伤口能够快速愈合,形成一层“保护衣”,有效阻挡病菌的侵入,减少病变和腐烂的可能性。

“这个高温愈合技术将地瓜的货架期从1个月延长至半年以上,损耗率从15%降至10%,可以让公司实现全年稳定供应。”孙彤介绍,在科学技术加持下,该企业生产的地瓜产品打开北美市场,不仅实现了昌江地瓜出口零的突破,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助推冷链物流等产业发展。

为确保产品品质溯源,我省桥头地瓜、海头地瓜等品牌还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构建覆盖种植、加工、流通全链条的地瓜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消费者扫码即可查询产品“前世今生”。

产量年均增长10%,年产值达40亿元,带动5万户农民致富……一组组增长的数据描绘出我省地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在科技的强劲驱动下,海南地瓜产业正加速从传统种植向现代化、标准化、品牌化、高值化转型。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孙慧 吴琦]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