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资的竞争,实质是人才、服务的比拼。一支既懂产业政策又通市场需求的优秀招商团队,配合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既能提升招商质效,又能激发团队活力,是破解“不会招商”之困的关键所在。
今年以来,海口坚持人才为要,通过强化招商引资能力提升专题培训,汇聚一批、培养一批、选拔一批高素质专业化招商干部,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以训强能 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
招商工作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既需要熟悉产业政策、市场动态的“专家型”人才,也需要善于沟通协调、资源整合的“实战型”干部。只有打造一支懂产业、通政策、善谈判、强服务的招商团队,才能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精准捕捉机遇,高效促成合作。
业务培训是缓解招商人员“本领恐慌”的有效途径,持续开展业务培训不仅能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更能提升招商团队的整体作战能力,是打造专业化招商铁军的关键支撑。
今年3月,琼山区召开招商引资工作业务培训会,提升招商人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6月,“海南自由贸易港税务知识辅导培训班”在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举办,通过创新招商模式、标志性招商实务案例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分享,助力参训学员以更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水平开展招商引资工作。
强化招商引资能力专题培训,为招商人员搭建系统性学习平台,提供针对性学习内容,可推动其实现从“一知半解”到“行家里手”的能力跃升。培养造就一批精通业务、善于谈判的专业化招商人才,为提升招商引资工作质效奠定了坚实基础。
精准用人 释放人才最大效能
好钢用在刀刃上、精兵用在关键处,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把每个人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能大大提高投资促进工作质效,实现事半功倍。
招商一线是锻炼干部的“练兵场”。秀英区建立项目(企业)服务专员机制,将年轻干部推向招商一线,安排全区40岁以下年轻干部为全区“一本账”项目和重点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让年轻干部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在实战中快速成长。今年以来,已协调解决问题100余个,推动27个项目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6.1亿元。人才特派员制度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的又一典型。今年4月,有着多年税务工作经验的人才特派员张光明被派驻至综合保税区后,发挥自身特长协助园区开展税收收入分析工作,形成一份份有参考意义的深度分析报告,为园区招商引资和产业投资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实践证明,通过建立科学的人才使用机制,做到人岗相适、人事相宜,才能让招商队伍的每一块“好钢”都成为攻坚克难的“利器”,在激烈的区域竞争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科学激励 激发团队内生动力
科学的激励机制是点燃招商激情的助燃剂。树立鲜明的用人导向,让有为者有位,是激发个人动能的引擎;建立“赛马”机制,把招商成绩“晒出来”、工作进度“比出来”、干部能力“亮出来”,是激发团队内生动力的磁场。
招商一线是识别干部能力的“主战场”,今年秀英区表彰了2024年度项目(企业)服务专员先进个人70名,并将表彰结果作为干部年度考核评优、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有力彰显了“以实绩论英雄”的鲜明导向。海口高新区通过强化目标牵引与过程管控,深化“赛马”机制激发动能,营造全员招商火热局面,其招商结果“晾晒机制”动态展示各部门“成绩单”,有效调动了积极性,形成了你追我赶、加压奋进的良好态势。秀英区的表彰奖励与高新区的“晾晒机制”相得益彰,这种让先进示范引领、促后进奋起直追的做法,共同推动整体工作提质增效,让招商队伍始终保持奋进姿态,为工作突破注入持续动力。
人才之于招商引资,如同水之于鱼,翼之于鸟。唯有持续厚植人才沃土,才能让更多“金凤凰”择木而栖,为自贸港建设注入不竭动力。海口要进一步健全培养体系、优化队伍结构、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大抓招商的浓厚氛围,助推人才成功解锁招商引资新格局,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蓄积最核心的发展动能。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