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在琼山区甲子镇大塘村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内,正在俯身查看刚捕捞上岸罗氏沼虾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冬梅说,这是海口“一稻两虾”模式结出的硕果,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开拓新路径 海口大塘村“一稻两虾”模式升级产业增加收益 ​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7-24 09:40

海口大塘村“一稻两虾”模式升级产业增加收益

一亩田创出“三丰收”

“这批罗氏沼虾是我们5月投放的,如今单只最重的已超过50克,个头较大的地头收购价能达到每斤40元,预计亩产可达300斤。”7月23日,在琼山区甲子镇大塘村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内,正在俯身查看刚捕捞上岸罗氏沼虾的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研究员王冬梅说,这是海口“一稻两虾”模式结出的硕果,正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单种水稻到一田三收

“你看这虾又大又干净,口感好,市场都抢着要。”前来基地采购的收购商对当地产的虾赞不绝口。这些新鲜出水的罗氏沼虾当天就会运往海口市区,为消费者送上夏日特有的美味。

“当年11月至次年3月养殖冬季小龙虾,错峰上市的小龙虾主要供应岛外市场,价格是应季时的数倍;4月水稻插秧后,避开湖北等地小龙虾上市高峰,改养罗氏沼虾,主攻本地市场,形成‘一季水稻两造虾’的‘一田三收’格局。”海口大塘园景农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冯汉勇算了笔账:过去单纯种水稻每亩产值约800元,现在采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后,产值能达到2万多元。

空中俯瞰琼山区甲子镇大塘村稻虾共养基地。记者 康登淋 摄

2023年11月,在王冬梅团队指导下,该合作社改造大塘村100余亩撂荒地,投放小龙虾种苗,通过投放有益微生物改善水质,并采用底部增氧技术,为虾创造良好生长环境。2024年2月,基地养殖的小龙虾亩产达280斤,卖出了高价。初尝甜头后,合作社又在大坡镇福昌村租下242亩撂荒地扩大种养规模,巧妙利用季节和市场差异,让更多撂荒田变身“致富田”。

从单点突破到遍地开花

“一稻两虾”模式不仅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带来经济效益,为乡村产业升级和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开拓了新路径,还创造了养殖、分拣等“家门口”的就业机会。

7月22日,在大坡镇福昌村的稻虾综合种养基地里,农户们正忙着捕捞、分拣罗氏沼虾,呈现出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返乡创业的村民冯裕森手法娴熟地将罗氏沼虾装笼,如今他担任该基地3场场长。“在家门口上班,每月有固定工资,年底还能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谈起这份工作,他满脸自豪。

养殖户向记者展示刚捕捞的罗氏沼虾。

在琼山区政府支持下,“稻虾共作”模式加速推广。目前,甲子镇、大坡镇、红旗镇的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已超过540亩,预计年底将拓展至1600亩。“我们从技术培训、土地流转到市场对接全程护航,让更多农户参与进来。”琼山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该养殖模式不断成熟,“一稻两虾”正走向更多乡镇,成为海口乡村振兴的亮丽名片,让田野间的希望茁壮成长。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雷蕾]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