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海南省海口市委社会工作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工作的重要论述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社会工作会议和新兴领域党建工作座谈会、全国社会工作部长会议部署要求,把党的领导落实到新兴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不断增强党在新兴领域的号召力凝聚力影响力,为服务保障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抓机制、强保障,
形成新兴领域党建一体推进工作格局
海南省海口市委社会工作部积极探索找单位、找党员、建组织的“两找一建”方法路径,运用大数据手段开展摸底排查,精准排查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党员超1万名。
海口市修订完善市委“两新”工委工作规则,调整市委“两新”工委成员单位25家,明确成员单位工作职责。成立快递、商贸、文旅等行业(综合)党委,优化调整社科联、互联网、商贸等综合行业党委领导班子,构建形成新兴领域党建市级层面工委和综合行业党委“1+N”组织架构,推动机制运转更加高效。完善区级“两新”工委运行工作机制,探索理顺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管辖规则,形成全市新兴领域党建一体化推进工作的格局,做到抓机制、强保障,实现有效推进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去年以来,海口市龙华区金贸街道的网格员吴伯阳的身份发生了变化——从“社区网格员”变成党建工作指导员。
“我们每天都会轮流到自己管的几栋楼转一转,看看物业是否有需要我们帮助的地方,或者根据企业需要进行上门走访和答疑解惑。”吴伯阳说,对于能解决的问题,党建工作指导员会协助当场解决,不能解决的就集中向上反馈,限时解决。
龙华区推出党建工作指导员机制,分两批选派14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楼宇商圈指导推进楼宇商圈党建工作,把党组织建到楼宇上,把群团组织建到产业链上。
与龙华区做法相似,秀英区实施“楼长制”,指定1名区委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招商局大厦楼长,属地街道安排1名工作人员担任招商局大厦服务专员,协助楼长驻楼开展服务工作,楼长每两周至少驻楼办公1次,把办公桌“搬进”楼宇,指导协调解决招商局大厦入驻企业在招商和运营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市委社会工作部还联合市委组织部等5部门部署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明确目标任务、时间步骤、工作要求,通过定期调度、现场调研、会商研判等方式,压紧压实摸排攻坚责任。选派18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到园区党工委加强工作指导,建立周跟踪、月调度机制,通过聚焦问题、会商研判、精准施策、靶向攻坚,抓好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今年以来,聚焦“单位在哪里、党员在哪里”的关键问题,市委社会工作部搭建企业信息共享平台,打破社保、市场监管等行业部门数据壁垒,确定固定就业10人以上的组织7000余家,推动各级各部门有的放矢开展摸底排查。采取大数据手段,运用党员信息管理系统对人员信息一一进行筛查比对,精准识别企业人员的党员身份信息,解决新兴领域“党员是谁、党员在哪里”等难题。排查出拥有1名以上党员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4000余家,其中拥有1~2名党员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2000余家,拥有3名以上党员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1000余家。
去年以来,海口国家高新区创新实施“企业秘书+党建工作指导员”“党委委员包点片区”双轨服务机制,从入园到投产全程护航新入园的企业;因党员人数不符合单独成立党组织条件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与食品行业相近、区域相邻的企业组建联合党支部,实现党的组织建立与党的工作同步开展。
这一做法不仅助力企业赢得“开门红”,更确保了“党建红”,有效消除党建工作的“空白点”。这是市委社会工作部分类统筹推进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的一个缩影。
今年以来,市委社会工作部对拥有3名及以上正式党员且没有建立党组织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加强统筹、细化任务、明确责任,选派精干力量上门指导单独建立党组织。推动建立联合党支部,对拥有1~2名正式党员的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推动成立联合党支部。
5月份,海口龙华动漫产业园党委成立,覆盖辖区5个基层党组织、79名党员,这种“园区党委+产业链协同”的党建工作模式,有效推进了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
同时,市委社会工作部对还没有纳入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新业态从业人员党员加强管理,推进党支部规范化建设。
海口市美兰区探索“一提前四同步”工作法,在企业筹建阶段,提前部署党建工作,同步招聘员工与吸纳党员、同步建立行政组织与党组织、同步配备管理人员与党务工作者、同步制定管理制度与党建工作制度,加强企业党组织建设。
美兰区三江镇聚焦“一提前四同步”工作法,抓好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辖区内海南(潭牛)文昌鸡股份有限公司、海口潭牛文昌鸡食品有限公司在筹建初期就对党建工作进行了规划,成立党组织,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职工队伍招聘与党员吸纳同步推进,在招聘人员时,侧重对党员人才的选拔,今年共招聘2名党员职工。
此外,海口市还加快构建“党建带群建、群建促党建”的工作格局,同步推进建立工会、团委、妇联等群团组织建设。同时,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引导基层结合实际探索、创新工作方法路径,推动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提质增效。
外卖骑手“兼职网格员”协助开展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面对面、心连心,
暖心举措凝聚服务新就业群体
“今天领到工会免费发放的雨衣,还享受了义剪服务,又一次感受到‘娘家人’的贴心。”7月15日,位于美兰区的海口骑手之家举行了“骑先锋·暖蜂行动”骑士节志愿服务活动,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雨衣发放、义诊义剪、学习急救知识……活动现场,多个摊位有序分布,外卖骑手们排队参与。骑手杨翠领取雨衣后,开心地试穿起来。“从去年加入市外卖配送企业联合工会以来,享受到了不少暖心服务。休息时,有地方歇脚纳凉;需要维权时,能找到专业人员进行法律咨询。工会根据我们的困难和需求,尽全力帮助解决。”杨翠说。
去年以来,海口市委社会工作部聚焦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强化党建引领,把党的温暖送到新就业群体心坎上;引导带动新就业群体积极投身基层治理和志愿服务,为服务保障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海口市龙华区开展关心关爱新就业群体活动。
海口市补齐“两新”工委班子成员,健全完善机构设置、会议制度、行业党委管理机制等7项工作机制,成立市级网约车、快递、网约配送行业党委,健全服务保障新就业群体工作管理机制。同时,将“健全灵活就业和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保机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将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工作列入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充分压紧压实责任。
海口市琼山区加快推进货车司机群体服务保障工作,包括在桂林大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设置货车司机服务标识牌,引导司机使用社区共享洗衣机、厕所、休憩区;建立“司机需求清单”与“社区资源清单”,动员商户、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等为司机提供所需服务;组建20人规模的“司机帮帮团”,将关爱融入生活点滴,让货车司机群体在城市中找到归属感与幸福感。
这是海口市靶向施策,加大关心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力度的生动实践。
海口市出台关爱服务新就业群体相关文件,提出“打造友好社区”等18条措施。全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便民场所免费向新就业群体开放,加快打造新就业群体友好型社会。
龙华区优化暖“新”服务,在吾悦广场、华润中心等商圈楼宇推出骑手友好“十项行动计划”,新增免费小饼干、茶饮等便利餐食,推出涵盖电车维修点、电池换电站、社区卫生院标识的骑手友好地图等,方便新就业群体按图索骥获取帮助。国贸商圈服务驿站实现24小时开放,让温暖“不打烊”。友谊阳光城、滨海国际金融中心等多个商圈楼宇专门划设外卖骑手停车充电区,有效破解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龙华区广泛动员吾悦广场、万象城、友谊国贸城、滨海国际餐饮商家等20家企业加入“新就业群体友好商家”行列,为新就业群体提供免费饮水、临时休息等服务,有条件的企业为新就业群体提供每餐2~5元不等的餐食优惠。
海口市琼山区党员志愿者在炎炎夏日为货车司机送清凉。
聚焦新就业群体长期面临的“休息难、就餐难、保障弱”等痛点,琼山区推进4个骑手友好社区建设,市网约车行业党委打造高铁城西站司机之家等5个特色服务站点,提供热水、洗衣、临时休憩等便民暖心服务。依托商圈楼宇党群服务站点,上线就业招聘信息栏与指导服务,驿站变身“微型招聘会”现场,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再就业需求。
市委社会工作部密切沟通联系新就业群体,开展“我陪新就业群体上一天班”活动。各区、各园区“两新”工委和行业主管部门党员干部沉浸式体验、面对面交流、实打实解难,亲身体验新就业群体急难愁盼问题,查摆在服务新就业群体中的短板弱项。4月,市、区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和市邮政管理局等行业主管部门班子成员带头下基层沉浸式调研,面对面收集新就业群体关于工作、职业发展、权益保障等方面诉求,为优化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打牢基础。
同时,海口市推行新就业群体党员志愿者担任社区“兼职网格员”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其“熟门熟路”“眼观六路”的职业优势,组建椰城“琼快先锋”“红旗方向盘”等志愿服务队伍,服务保障消博会、琼州海峡旅客过海及高考等重大活动,有效激发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责任感与城市归属感。
海口市城市风光。
本版图片由海南省海口市委社会工作部提供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