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7月30日消息(特约记者许晶亮 记者云梦怡)“家门口的夜市又热闹又规范,好多特殊群体有了生计,真是大好事!”7月28日傍晚,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攀丹社区居民林大姐逛着攀丹公益夜市,为这项民生工程点赞。现场,摊位整齐排列,摊主热情招呼,一派红火景象。
攀丹社区焦群众急难愁盼精准施策,设立公益夜市,为低收入者、残疾人、退伍军人等特殊群体搭建就业创业平台,激活夜间经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据了解,攀丹社区地处主城区核心,城中村多、流动人口密,周边夜间人流量大,是流动商贩聚集地。但不少摊主为特殊群体,缺稳定经营场所,只能“打游击”,收入无保障,也带来管理难题。
“以前推车到处跑,刮风下雨就没法出摊,一家人生计没着落。” 曾是流动商贩的退伍军人张大哥道出困境。日前,攀丹社区在走访时发现:很多摊主他们有劳动意愿却缺合规平台,城市需烟火气更需有序活力。
为破解“就业难”与“管理散”,在国兴街道工委的牵头下,攀丹社区秉持“开门服务为民”理念,统筹解决特殊群体就业与规范管理,多次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最终依托党建联盟资源,协调海南省体校空置场地,建成公益性疏导点。
为让夜市成为“暖心驿站”,由攀丹社区制定 “申请 — 核实 — 审核” 流程,为特殊群体开辟优先通道。前期 60 多个摊位,解决 120 余人次就业,不少摊主从“流动摊贩”变为“合规经营者”,收入稳定、归属感增强。
“现在有了固定摊位,不用再担心被驱赶,社区还帮我们协调水电,这份踏实日子,是党组织给的!” 残疾摊主李大姐擦拭着自己的摊位,脸上满是笑容。
如今,夜市既是特殊群体 “就业港湾”,也是带动消费的 “活力引擎”,规范的摊位和商品吸引更多居民,激活夜间经济。文丹路、文丹街因经营规范保持通畅整洁,实现“就业有保障、经济有活力、管理有秩序”的多赢。
下一步,攀丹社区将优化夜市管理,扩大摊位规模,让更多特殊群体共享红利,让“小夜市”持续释放“大民生”能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