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日前正式对外公布。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惠民投入做“加法” 多部门协力织密民生保障网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8-08 12:12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的意见》日前正式对外公布。8月7日,记者从国新办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获悉,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儿童,预计今年秋季学期将惠及约1200万人,全国财政将增加支出约200亿元,相应减少家庭支出约200亿元。不仅如此,今年以来,各地各部门围绕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等民生领域不断强化协同,持续加大保障力度。

财政部副部长郭婷婷表示,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是以政府投入的“加法”,实现家庭教育支出的“减法”。保育教育费占家庭学前教育总支出的比重较高,免除费用后,家庭的教育支出将有效降低。

据介绍,为了充分体现政策的普惠性和公平性,此次的免保育教育费政策覆盖所有幼儿园大班适龄儿童,既包括公办幼儿园,也包括民办幼儿园,既包括城市幼儿园,也包括乡村幼儿园,让所有在园就读的大班儿童都能够享受到这一政策红利。

“可以举个例子,比如,某民办园的保育教育费收费标准是每个月每人800元,所在地同类型的公办园收费标准是500元。政策实施之后,在公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500元保育教育费全部免除;在民办园就读的大班儿童,相应按照500元的标准免除,只要交差额部分,也就是300元。”郭婷婷说。

“推行免费学前教育,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所需所盼、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公平,反映了我国财政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为我国实施人才强国、教育强国战略奠定了重要基础。”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李旭红表示。

在具体部署方面,财政部科教和文化司司长许留庆介绍,目前财政部已经足额安排了中央财政需要承担的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将于近日下达。同时,将指导各省结合地方实际,分类细化省域内免保育教育费财政补助标准,尽快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记者了解到,遵循经费合理分担原则,免保育教育费补助资金由中央与地方共同分担,中央财政拿大头,对中西部地区也给予政策倾斜。各地统筹安排中央补助资金和自有财力,确保及时足额拨付资金,保障这项惠民政策顺利实施。后续,相关部门也将适时研究完善政策措施,让更多的孩子都能享受到政策红利。

“下一步,财政部将会同教育部加强对地方工作的指导,同时继续通过现有资金渠道,支持地方健全学前教育投入机制。”郭婷婷表示。

民生保障力度持续加码,推动更多资金资源“投资于人”,促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良性循环,近年来中央和地方各级部门也协同发力,积极推进各项惠民举措落地见效。除了支持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近期,财政部还会同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医保局等多部门连续推出了包括育儿补贴在内的一系列政策。“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可以说是相互衔接、层层递进、不断完善,生动地反映出国家根据人口发展变化形势持续精准施策,这也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投资于人的具体实践。”郭婷婷表示。

完善养老体系建设,民政部与财政部日前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实施向中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发放养老服务消费补贴项目。这也是我国首次在国家层面以消费补贴形式支持失能老年人照护服务。

提升医疗保障水平,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再增5元,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增加30元。以安徽省为例,记者了解到,该省今年以来将12.3亿元省以上财政资金注入了医疗体系支持城乡医疗服务协同发展。

此外,坚持把促进就业作为优先目标,各地各部门还综合运用就业补贴、扩岗补助、降低失业和工伤保险费率等政策资金,多措并举推动稳住就业大盘。业内人士表示,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体现了国家对民众福祉的责任担当,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不断提升民众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韦夏怡 袁小康]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