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已经按时贴了四次三伏贴了,希望能增强身体抵抗力。”8月10日,海口市第三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理疗室内,市民张虹说道。据了解,按照中医因时制宜调理身体的理念,眼下,我市多家医院纷纷推出三伏贴、火龙灸等中医诊疗服务,中医养生知识也备受市民关注,中医特色疗法在椰城收获众多“粉丝”。
特色调理备受青睐
8月10日,记者在市三院康复医学科理疗室外看见,一个张贴着“三伏天灸”宣传画的展架竖立在门前,数十位市民正在有序等候贴敷。医护人员根据患者不同的体质,将新鲜调制的药料贴敷在其身体特定的穴位上,并耐心叮嘱他们贴药后的注意事项。
“以前我一到冬天就咳得整晚睡不着,这几年坚持贴三伏贴,冬天咳嗽的症状明显轻了。”正在等待贴敷的市民王女士说道。
“今年是8月9日进入末伏,不少市民抓住最后10天机会来贴三伏贴。”该院康复医学科副主任医师黄卫告诉记者,三伏贴又名三伏灸或三伏天灸,治疗节点分为“伏前、头伏、中伏、末伏”四个阶段。“别看这每块药贴小小的,其实内里大有乾坤,由芥子、甘遂、延胡索、细辛等天然中草药组成,具有辛散温通的效果,对于一些虚寒性疾病有明显防治作用。”黄卫介绍,三伏天灸以中医“春夏养阳,冬病夏治”为理论依据,在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三伏天”时节,贴敷于腰背部和胸腹部等腧穴,通过刺激经络,调节脏腑,治疗在冬季寒冷环境下易发或加重的疾病,从而达到改善体质、恢复健康的目的。
中医治疗因人施策
末伏过后,夏秋交替的时节即将到来。8月10日下午,在市人民医院中医科诊疗等候区,59岁的陈阿姨告诉记者,她是北方人,冬天怕冷,但夏天却常常汗流浃背,夜里经常辗转反侧,难以入眠,希望通过适宜的中医疗法改善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解决多年的老毛病。
记者了解到,除了三伏贴,市人民医院中医科推出的火龙灸治疗服务也深受患者欢迎——将艾绒、姜末等中草药铺于模具上,放置在人体背部督脉和膀胱经位置后点燃,形成“火龙”状的温热效应刺激穴位及经络。“火龙灸熏蒸产生的温热刺激,可进一步扩张人体体表血管,改善气血运行。”该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王景科介绍,中医强调“辨证施治”,每位患者体质、病因、病情不同,因此调理方法与效果也因人而异。养生要避免盲目追随网络速成法,应在专业医生指导下,选择适合自身体质的科学养生方式。
“立秋过后,门诊接诊的流感、疱疹、湿疹等患者明显增多。”王景科指出,从中医养生角度来看,眼下正值夏秋交替时节,自然界阳气开始收敛,阴气微生,燥气当令,因此入秋后容易出现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等不适症状;同时,此时也是“秋冬养阴”的关键时节,建议市民避免食用辛辣燥热的食物,以防上火症状;可以适当食用具有养肺功效的食材,如梨、百合、银耳、蜂蜜、芝麻、藕、荸荠等。
王景科建议,市民可自制中药香囊,选用大茴香、艾叶、丁香等药材,悬挂于房间通风处,这种传统的中医外治法,对预防秋冬季节流感具有一定辅助作用;也可尝试用食指指腹轻轻按揉天突穴2~3分钟,对祛除肺邪、润肺益气有良好效果。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