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截至8月14日,海口已累计发放2.84亿元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43.59亿元,涵盖免税、零售等多个领域。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今年来海口2.84亿元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43.59亿元 消费“券”力出击 市场“热血沸腾”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8-18 10:05

8月16日晚,张艺兴“大航海5·闹天宫”巡回演唱会在海口唱响,cdf海口国际免税城结合演唱会布置了主题展陈,吸引众多歌迷前去打卡购物。

此外,节假日、演唱会也是免税消费的高峰期。海口紧抓契机促消费,在精准投放免税消费券的同时,联合各免税经营主体推出主题活动和特色产品,例如在暑期打造亲子互动活动,在陈奕迅、张艺兴等演唱会期间推出粉丝专属福利等,将市民游客的“人流量”更高效地转化为购物车里的“消费量”。

释放政策红利 激发市场活力

消费,一头连着千行百业,一头连着千家万户,它是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也是民生幸福的“晴雨表”。

今年以来,我省聚焦促消费打出“组合拳”:4月,海南出台提振和扩大消费三年行动方案,提出适时发放离岛免税消费券,支持经营主体加大促销优惠力度;5月,海口出台2025年第二轮汽车置换更新补贴实施细则,利用1.59亿元的补贴资金额度促进汽车大宗消费;7月,海南发放4000万元夏季旅游清凉补贴,市民游客可获最高3060元的补贴。此外,我市各区也频频推出购车直补、购房补贴等活动,逐渐形成省—市—区联动的促消费体系。

“消费券的核心价值不仅在于即时刺激,更在于重塑消费信心,激活市场内生动力。”海口市商务局消费促进科工作人员郭绍贤介绍,海口聚焦市民游客的主流消费需求,发放餐饮、零售、免税、旅游等实用性较强的消费券,进而实现更加普惠的生活补贴效应。

从海口的消费表现看,消费券的发放对市场的杠杆撬动作用明显。今年截至8月14日,海口已累计发放2.84亿元消费券,直接拉动消费43.59亿元,相当于政府每发放1元消费券,就有15.35元流向商家。

在复杂的经济形势下,如何让消费券红利持续惠及民生与市场?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会会长李世杰认为,当前餐饮、零售等传统领域消费券的普惠价值已显现,海口还应大胆拓展消费券的覆盖范围,将政策红利延伸到更广阔的消费场景。他建议加大VR体验、剧本社交、无人零售等新型业态的消费补贴,促进消费多元化;着眼乡村旅游、户外露营等“微度假”消费领域,以更优惠的价格吸引市民游客参与本地游线路,进一步激发文旅市场消费活力。

“促消费的多元化布局,不仅能满足群众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也能更均衡地惠及不同行业,形成多点开花、全面繁荣的消费新局面,有效提振市场信心。”李世杰还建议,要警惕涉及消费券的违法违规行为,有关部门应建立动态核销监管系统,运用技术手段追溯消费券流向,此外,还要加大排查和惩处力度,防范消费券冒领和倒卖的情况发生。

记者手记

消费“红包”包着城市温度与发展密码

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一头连着经济,一头连着民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对于椰城的市民游客而言,消费券就如同一份来自政府的“红包”,以最直接、最普惠的方式,触动众人的“消费神经”。在采访过程中,我从烤鱼升腾的烟火气、免税店闪烁的支付屏,以及消费者为价格优惠扬起的嘴角里,感受到了消费券带来的城市温度。

采访中,一串数字令人振奋:1元财政投入撬动15.35元消费,2.84亿元消费券激活近43.59亿元的市场消费。我发现,海口消费券的“发展密码”在于三重精准:一是场景精准,以离岛免税为主引擎,同步覆盖民生刚需消费领域;二是对象精准,借演唱会引流外地客群,以加油、便利店消费券锁定本地群体;三是时机精准,紧抓欢乐节契机,集中引爆市民游客的消费热情。

而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会会长李世杰提出的建议,更让我看到消费券政策未来发展的全新可能——当VR体验馆、无人零售等加入“消费券版图”,政策红利将浇灌至新型消费的土壤,进一步促进多元化产业的发展。

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消费的健康蓬勃发展既需政策注入“强心针”,更离不开监管部门为市场平稳运行筑牢堤坝。海口消费券的实践印证,当政策精准度与监管敏锐度同频共振,消费引擎方能行稳致远。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钰婷 康登淋] [编辑:杨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