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部分游泳场所曝出的水质自检记录不规范、浸脚消毒池形同虚设等问题,不仅扫了市民夏日戏水的兴致,更埋下了公共卫生安全隐患,让消暑成为“冒险”。说到底,泳池卫生任何一个环节的松懈,都有可能让公共健康防线失守。
游泳池是典型的公共娱乐健身空间,水质一旦受到污染,所有使用者都会深受其害。然而,单个使用者既无力也无动力维护泳池水质安全。泳池卫生必须依赖制度约束和多方协作。因此,监管者、经营者、使用者必须各司其职、协同配合,才能构筑真正的卫生安全防线。
监管者、经营者、使用者如同木桶的“三块板”。最短的那块“板”,既决定了安全容量的上限,也划定了水质卫生的底线。经营者可能因控制成本而放松消毒标准;游泳者作为使用者,其不文明行为直接影响水质清洁;监管者虽有执法权,却难以做到24小时全程在线。三方如果不协同,只要存在一块短板,水质卫生都难以达标,另外两方的努力就可能前功尽弃。
近日,海口开展游泳场所集中整治,监管这块“板”正在持续锻长。那经营者和使用者也要积极行动起来,把自身的短板补长。对经营者而言,水质卫生安全是其核心竞争力。而对于使用者来说,若水质不卫生,其为直接受害者;水质卫生,则成为直接受益者。因此,使用者更应该严格遵守相关卫生规定,主动维护水质卫生安全。
一池清水,承载着多方责任。唯有各方协同配合,共同补齐短板,防范“木桶效应”,才能让泳池真正成为市民安心消暑的“欢乐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