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口始终将支持创业作为激发城市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政策赋能”夯实创业基础,用“服务托举”搭建成长阶梯。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何以让创业梦想落地生根 “政策赋能”+“服务托举”协同发力护航创业路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8-28 09:59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业是就业之源。在椰风海韵的海口,一个个创业梦想正从萌芽走向繁茂:高校课堂里,青年学子在创业启蒙课程中探寻方向;孵化基地内,初创团队借“政策东风”快速成长;直播镜头前,创业者用自贸港特色产品打开市场……

近年来,海口始终将支持创业作为激发城市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以“政策赋能”夯实创业基础,用“服务托举”搭建成长阶梯。在市人社部门、团市委等相关部门的协同发力下,自贸港这片热土正蝶变成为创业者逐梦扎根的沃土。

从大学生创业新苗到非标商业主理人,从传统产业创业者到数字游民……越来越多怀揣理想的人在海口找到了实现价值的舞台,书写着“创业在椰城”的生动故事。

空中俯瞰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记者 康登淋 摄

厚植创业沃土 从“启蒙”到“孵化”全周期护航

“创业不一定局限于专业,但一定要结合兴趣与市场需求。大家可以从身边的细节观察起步,比如校园里同学的消费需求,或是自贸港建设中涌现的新机遇……”近日,在海南省海口技师学院的“求职指导”课堂上,教师以鲜活案例为学生讲解创业方向选择,台下学子频频举手提问,思维的火花在互动中迸发。

对青年创业者而言,“迈好第一步”至关重要。作为海口市推进国家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提升“好就业”示范项目的重要内容,海口技师学院创新搭建创业“启蒙-教育-实训”三阶段课程体系,将创业思维培养融入日常教学——

在启蒙阶段,以典型创业案例作为“养分”,破除青年对“创业”的距离感;在教育阶段,在“求职指导”课程中融入就业创业路径规划等内容,让理论知识转化为实操能力;在实训阶段,对接企业资源开展模拟经营,让学生在“试错”中积累经验。

海南伍派创业孵化基地内,海南新途径教育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办公。记者 康登淋 摄

如果说校内开展课程体系是“播撒种子”,那么校外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就是“培育沃土”。走进海南伍派创业孵化基地,办公区里键盘敲击声此起彼伏,会议室里创业者正与合作伙伴讨论项目进展,食堂、宿舍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这里不仅是办公场所,更是初创企业的“成长伙伴”。

“刚起步时,我们团队规模不足10人,学员也比较少。”海南新途径教育有限责任公司教学负责人吕驰回忆,入驻海南伍派创业孵化基地以来,团队感受到了细致的帮扶支持,“基地帮我们对接适配政策、落实租金减免,持续提供贴合发展需求的服务。现在我们的团队已扩大到20人,学员数量也显著增长,这份成长离不开基地的助力。”

海南伍派创业孵化基地运营总监曾玲玲介绍,作为海口市级创业孵化基地,他们为入驻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硬件上,提供办公工位、会议室、网络等基础设施;软件上,不定期组织政策解读会、融资对接会,为入驻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市场推广、政策对接及融资服务等全流程孵化服务。

这样的孵化基地,在海口并非个例。截至目前,海口市人社局已认定市级创业孵化基地14家,累计孵化企业607家,吸纳就业3000余人。从为初创团队提供低成本起步空间,到为成长型企业对接产业链资源,海口正构建“创业陪跑-孵化加速-产业对接”的梯度培育体系,让每一颗创业“种子”都能在适宜的土壤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

降低创业门槛 从“实践”到“聚才”多维度赋能

“这款小银鱼去头去尾,肉质鲜嫩,无论是煮粥还是做零食都合适!”“我们的椰子水从开椰到罐装在24小时内完成,口感清新鲜甜……”今年6月,在海口国际离岸创新大厦,海口市“好就业”试创业实践活动“短视频和直播带货比拼”火热开赛。

镜头前,选手们一边展示产品,一边与观众互动;镜头后,团队成员忙着场控、客服、数据分析。这场“真刀真枪”的实践,让他们快速了解了直播电商的运营逻辑。

海南省第十届“科创杯”创新创业大赛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举行。图为参赛选手路演现场。记者 康登淋 摄

活动由海口市人社局主办、海口技师学院承办,是海口“试、教、练、赛、孵”五位一体试创业服务模式的缩影:通过“宣传发动、能力培训、模拟经营、实操比拼、成果转化、产业协同”的全周期服务,让青年在实践中积累经验、找准方向。系列活动围绕数字化创业实训、试创业模拟经营竞赛持续发力,培育出“自贸港青年创品”等一批账号。

为提升青年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市人社部门还联动海口11所院校、10个产业园区,开展“好就业”试创业实践活动宣讲与政策解读会、创业训练营等,通过“线上+线下”双通道宣传助青年找准创业方向;同时,组建试创业项目库与导师团,为青年提供可借鉴的创业模板,并从多方面提供专业指导,助力青年高质量参与试创业。

8月22日,海口市龙华动漫产业园内,20余名青年创业者、高校学子齐聚一堂,2025年海口市“青春小店”青年创业服务活动(第二场)在此开展。参与者先随园区负责人探园,了解配套设施、参观企业办公场景;随后,银行专员详解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律师“手把手”教创业者规避股权风险。现场创业者举着手机拍下重点,不时问答交流,轻松又专注的氛围里,“一站式”创业干货让大家收获满满。

青年创业者、高校学子在龙华动漫产业园一期参观。记者 康登淋 摄

在龙华动漫产业园二期,一排排多巴胺色系的房屋,让整个园区更有活力。记者 康登淋 摄

在服务青年创业的系列行动中,团市委开展的海口市“青春小店”青年创业服务活动、海口市“青创店小二”青年创业就业服务活动等品牌活动同样亮眼。

“‘青春小店’聚焦青年创业需求,构建高效便捷创新的服务体系,通过模式创新、资源整合、政策扶持及系列活动,提供宣传、培训、资金等多维度支持。”海口市青年创业就业促进会理事长吴坤仲介绍,“青创店小二”则搭建“政策+经验”双轴服务平台,助力海口市青年人才驿站入住青年更好地融入城市发展、明晰创业就业路径。

激发创新动能 从“资金”到“政策”全方位支持

“两次申请创业担保贷款,总共400万元,放款快、利息低,帮我们解决了扩大经营的‘燃眉之急’。”海南龙俊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符世云提起政策支持,语气里满是感激。2023年起,他先后申请了两笔20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车辆库存从20余辆增至100余辆,销售额也随之“水涨船高”。“‘真金白银’的支持让我们在创业之路上更有底气。”符世云说。

符世云的经历,是海口用“真金白银”支持创业的缩影。为缓解创业者“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海口实施力度颇大的创业担保贷款政策:个人创业者最高可贷30万元,小微企业最高可贷400万元,且享受财政贴息,实际利率远低于商业贷款;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还额外提供1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数据显示,2025年前7月,海口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2亿元,直接带动就业2205人。

为让政策红利精准“滴灌”,市人社部门不断优化服务流程。“以往创业者申请创业担保贷款需多次跑腿,现在线上就能申请,所需材料大幅简化,审批时效也显著缩短。”海口市创业小额贷款担保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针对返乡入乡创业者缺少反担保条件的问题,我市创新推出“信用社区(村)”模式,为辖区内居民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免除反担保,进一步激发创业活力。

在龙华区滨海新村“亲爱的苏书店”内,主理人苏拉(中)正在向顾客介绍店内的书籍。记者 康登淋 摄

值得关注的是,海口正将创业支持从“单点帮扶”升级为“长效机制”,尤其针对近年来消费升级、个性化需求增长背景下涌现的非标商业主理人群体——他们经营着特色咖啡店、文创店、民宿、书店等,用创意为城市注入人文活力。

“为推动非标商业主理人群体更好发展,我们计划成立非标商业主理人协会,统筹规划主理人街区,明确面向数字游民、培育创意产业的定位,通过配套办公空间、生活服务及资源对接平台等,打造‘有温度、有活力’的创业社区。”吴坤仲介绍,协会成立后,还计划发起全国性主理人交流大会,吸引全国创业者来海口合作,力争将非标商业主理人打造成海口新名片。

“下一步,我们计划联合团市委、银行及社会金融资本,推出一系列‘创业担保贷款+’组合方案。”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方案将聚焦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以及小微企业等经营主体,进一步提高贷款额度、降低贷款利率,叠加“免息+贴息”政策,着力破解创业就业中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青年群体创业“扶上马、送一程”,让更多有梦想、有能力的创业者“轻装上阵”。

从政策“活水”到服务“暖阳”,从个体成长到产业集聚,海口正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成为越来越多创业者的“逐梦之地”。在这里,创业梦想不仅能落地,更能生根、开花、结果。

未来,海口将持续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为更多怀揣梦想的创业者提供广阔发展空间,助力他们在创业路上实现人生价值,为城市发展注入新动能。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歆卓] [编辑:杨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