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今年首个“口袋公园”建成开放
城市“微更新”提升市民幸福感
9月1日,空中俯瞰位于海口市海燕小学新校区大门两侧的海风园、燕鸣园。记者 康登淋 摄
近日,在龙华区海马一路上,海口市海燕小学新校区大门两侧的海风园、燕鸣园建成并对外开放,成为海口今年新建改建10个“口袋公园”中首个完工的项目。9月1日,正值海口中小学生开学之际,记者走进海风园、燕鸣园看到,昔日黄土裸露的荒地已蜕变成干净整洁的小公园,不少家长坐在园内等候孩子放学,一幅温馨的画面映入眼帘。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提出,要更大力度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推进城中村、老旧小区、老旧街区更新改造,建设一批城市口袋公园,打造高品质城市公共驿站。市城市管理局积极响应全会部署,以大力推进“口袋公园”建设为抓手,按照“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科学均衡布局“口袋公园”,加快建设低碳绿色生态之城,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空间蝶变增强群众获得感
“公园建设给了我们三重惊喜:一是建设速度快,利用暑假便建成;二是功能贴心,为家长提供了休憩场所,让学校上下学秩序变得有序;三是环境改善明显,孩子们不用再踏着黄泥土入校园。”海口市海燕小学教导处副主任谭景珊欣喜地讲述,“今天入学时,孩子们看到学校大门口两侧变成了小公园,都特别开心。”这座占地2600余平方米的公园,如今书声与园景相映成趣,成为校园环境的自然延伸。
这份“微幸福”的背后,是精准的设计和高效的施工。“建设之初我们就明确了服务学校和美化城市这两个核心功能。”龙华区园林局一级科员陈瑶告诉记者,在设计上,为提高学生集散、家长等候和学校活动的便利性,适当增加了硬化铺装的比例;园区里的花池则砌筑成矮墙坐凳,既方便休憩,又能保护绿化。在绿化选种上,选择了凤凰木、小叶榄仁等透风性强、不易倒伏的树木,以及干净无刺的花灌木,整体打造出通透、干净且安全的绿化效果。
为确保秋季开学即可使用,在施工过程中,龙华区园林局安排专人全程跟进项目建设,针对施工中的水电协调、设计变更等问题,及时组织代建、监理、设计、施工及学校等多方单位沟通协商,高效解决各类难题,保障项目按期完工。“以前接送孩子只能站在马路边,现在可以进公园坐着等,幸福感提升了不少。”当天,家长陈勇的一句话,道出了空间之变,带来的是“颜值”与“温度”的双重升级。
截至去年底,我市已建成“口袋公园”174个,有效改善了城市生态环境,丰富了市民休闲生活。“自2023年以来,龙华区坚持每年新建或改造5个‘口袋公园’。”陈瑶说,待今年项目全部完工后,龙华区“口袋公园”总数将达到33个,未来两年还将再建设12个。
问需于民打造优质空间
小公园,大民生。“口袋公园”的建设,不仅是简单的绿化工程,更是倾听民声、回应民意的民生工程。海口市今年新建改建的10个“口袋公园”,每一个都凝聚着市民的智慧与期待。“各个公园在规划阶段,各区通过问卷调查、官网公示、融媒体推送等方式广泛征集民意。”市城市管理局规划发展科科长张曦表示,公园怎么建设,还要倾听群众的意见。
这种“问需于民”的理念在今年我市“口袋公园”建设项目中得到了充分体现。以位于金贸街道国贸片区的金龙小憩为例,其设计充分综合了前期调研时社区和居民提出的意见:商务白领需要一条可慢跑的跑道;年轻父母盼望家门口就有“遛娃沙坑”;老街坊则希望留住原有老树……最终,环形彩色沥青跑道、儿童沙坑、林荫广场在设计方案上得到充分体现。目前,金龙小憩建设进度已过半,预计今年9月底可完工。期待设计图纸一一落地,真正让“民声”温暖“民心”。
“下一步,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见缝插绿,为城市和居民提供更多更便利的绿色活动空间。”市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局将紧紧围绕保障和改善民生福祉,谋划建设更多“口袋公园”,让群众“走得进去、坐得下来、聊得起来”,真正让这些家门口的“微空间”装满人民群众的“大幸福”,为加快建设海南自贸港核心引领区、打造“六个之城”持续贡献绿色力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