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持续开展汛期食品安全检查
聚焦民生关切 筑牢食安防线
当前正值汛期,高温、高湿环境下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增多。为切实保障高温时节食品安全,有效防范食品安全事故,近期,海口市场监管部门聚焦群众关切,持续深入开展汛期食品安全整治行动,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全力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压实主体责任 规范食品标签
近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秀英分局接到12345热线转来的市民投诉,反映秀英某超市售卖的红糖、腊肠、调料等食品缺少标签及生产信息,请求核查处理。
近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秀英分局工作人员正在检查分装食品标签。记者 孙士杰 摄
“接到办件后,我们第一时间联系消费者核实具体点位和食品信息,并组织执法人员赴现场检查。”海口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秀英分局工作人员李壮介绍,“经检查,该超市散装食品标签不规范,消费者无法获取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我们现场责令超市立即整改。”
“像腊肠、腐竹、蜜饯等食品,我们通常会从大包装袋里拆分出来,以散装的形式进行售卖,方便消费者按需购买。”该超市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接到投诉后,在市场监管部门的指导督促下,超市已将原包装袋上的食品标签打印出来,包含产地、生产日期、保质期等信息,并张贴在价格标签旁,方便消费者清晰了解。
近日,在秀英某超市,市民正在选购散装食品。记者 孙士杰 摄
依据《食品安全法》,食品经营者销售散装食品,应当在容器、外包装上标明食品名称、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保质期以及生产经营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散装食品因选购灵活、价格实惠,日益受到消费者欢迎。但标签信息缺失、标识模糊等问题,不仅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权,也可能埋下食品安全隐患。
“散装食品标签就像食品的‘身份证’,缺失这些信息就如同让消费者‘盲选’。”李壮说,在日常检查中,市场监管部门会督促食品经营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规范散装食品标签标识管理,并落实好防尘、防蝇、防虫、防鼠、防霉、防腐等各项措施。
紧盯重点场所 守护“舌尖清凉”
高温天气下,冷饮消费迅速增长。为保障市民“舌尖上的清凉与安全”,连日来,海口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深入奶茶店、商场超市等重点场所,开展冷饮市场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在奶茶店,执法人员重点检查证照是否齐全、从业人员是否持有效健康证明,仔细查验食品原料储存是否符合冷藏要求、是否存在过期变质情况,并对食品原材料的进销台账、索证索票、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冷饮储存条件是否符合规定进行逐一核查。
在商超中,执法人员重点检查雪糕、棒冰、酸奶等食品,查看标签标识、存储条件是否合规,以及冷藏冷冻设备运行状况和温度记录,确保冷链食品始终处于规定温度范围内。
此外,海口市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食品办公室近日发布了汛期食品安全消费提示,提醒食品生产经营者和广大消费者科学防范风险、合理饮食消费。
“下一步,海口市场监管部门将持续加大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压实经营者主体责任,以‘零容忍’的态度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违规行为,全力筑牢食品安全防线。”市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