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冀蒙辽发布西辽河文化重要考古发现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9-23 08:34

22日,在2025北京文化论坛“西辽河文化与中华文明起源及其现代意义”专业沙龙上,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别发布“十四五”期间西辽河流域系列考古成果,涵盖聚落形态、祭祀体系、生业方式等,为研究西辽河地区社会复杂化进程提供新依据。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张文瑞介绍,近年来河北在西辽河流域共发现300余处新石器时代遗址、70余处商周时期遗址。

在平泉东山头遗址考古发掘中,考古队员首次在红山文化墓葬中发现墓内玉器与陶塑人像的组合,反映出红山文化葬制的复杂性及其演变动向,该遗址的其他发现揭示红山文化晚期墓葬的布局、等级和出土器物的差异性,说明红山文化晚期社会阶层出现分化。

“郑家沟1号积石冢的考古发现表明,张家口地区可能是红山文化晚期区域中心。”张文瑞说,这里出土的蚌饰、珍珠饰件和彩陶等遗存,为研究红山文化晚期迁徙路径、埋葬制度、祭祀习俗等提供关键材料。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孙金松介绍,2021年以来,内蒙古在西辽河流域开展一系列考古调查与发掘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其中,新石器时代乌兰图嘎遗址发现房址、灰坑等110余处,出土遗物1800余件,将西辽河流域中轴线建筑布局特点追溯至距今约8000年。

此外,新石器时代彩陶坡遗址、西刘家屯遗址、元宝山积石冢以及青铜时代小塘山遗址、西大梁遗址、稻田村南遗址等发掘工作,为研究西辽河文化提供了新实证。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白宝玉介绍,近年来辽宁在朝阳、阜新地区调查发现847处红山文化遗存,在大凌河流域朝阳地区约6000平方公里调查范围内发现红山文化遗址230余处,其中220余处为新发现。

“结合调查发现,初步确认红山文化最大分布范围已近30万平方公里。”白宝玉说,辽宁还开展了牛河梁遗址周边的红山文化考古勘探,进一步明确了遗址的文化内涵与年代序列,提取了关键地层与遗存信息。

当日,河北、内蒙古、辽宁三省(区)签订了《冀蒙辽西辽河文化发展工作联席机制》,旨在协同推动西辽河文化融入当代文化建构。

[来源:新华网] [作者:] [编辑:林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