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口国家高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目标,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持续发力,逐步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招引、培养、服务”三大人才工程,为园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椰城汇英才 聚力新发展 | 海口国家高新区实施“三大人才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09-26 09:40

image.png

海口国家高新区实施“三大人才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

产业“沃土”结出创新“金果子”

9月25日,位于海口国家高新区美安生态科技新城的海南芬森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罐装车间内,工作人员正在包装水凝胶敷料。记者 康登淋 摄

生物医药实验室内,一个个“金点子”正加速落地转化;海南大学药学院与企业合作共建的生物医药工程产业学院落地,推进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眼下,在海口国家高新区,人才赋能产业发展的生动场景随处可见,处处涌动着蓬勃的创新活力。

近年来,海口国家高新区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以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为目标,聚焦人才“引育用留”全链条持续发力,逐步形成具有园区特色的“招引、培养、服务”三大人才工程,为园区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优质精英人才汇聚

“自来到海南以来,我长期从事‘高分辨率卫星遥感监测技术在海洋领域的应用’相关工作。”9月24日,海南长光卫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质检中心副主任陈木森告诉记者,海南岛四面环海,高分辨率遥感技术正是实现“精准监测每一艘船”的有效手段。

2022年以来,陈木森与团队持续深耕海口市重点科技研发项目——“基于高分辨率遥感与AIS的海南海域异常船舶检测及预警技术研究”。据介绍,传统海上监管高度依赖船载AIS或北斗终端定时上报位置信息,而该项目锚定核心目标:即便船舶主动关闭AIS,也要让其在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影像中“显形”,有效破解海上违法船舶“隐身”的监管难题。

在陈木森看来,随着高新技术与人工智能产业的持续发展,航天领域相关配套产业与专业人才正加速向海口国家高新区集聚。未来,他与团队将依托航天大数据应用场景,发挥自身技术优势,为海南自贸港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海口国家高新区通过平台赋能,加速人才集聚,组织“访企团”进园区精准对接,通过“线上+线下”招引人才。目前,园区已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1031人,技能人才数量连续3年增速超过20%,开发科研助理岗位1400个,占全省7成以上。

此外,园区围绕“3+X”产业链布局人才链,绘制“产业与人才”供需“双地图”,在产业招商中同步推进招才引智,实现人才、技术、资本、项目“打包引进”。目前,共引进生物医药项目130余个,带动约1.5万名海内外人才及团队入驻园区。

助力人才加速成长

“引才”只是开篇破题,让人才“流量”转化为发展“留量”,才是驱动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义。为此,海口国家高新区精准发力,全力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平台,为人才快速成长、施展才华搭建坚实舞台。截至目前,园区已集聚省级平台42个,数量占全市总量的24%。

产业集群的蓬勃发展,成为吸引人才的“强磁场”。海口国家高新区已形成从研发、生产到物流的完整产业链生态,这一优势让人才干事有支撑、发展有空间。海南芬森医学科技有限公司电商总负责人付磊从零开始搭建公司电商项目,近日谈及选择园区的原因时,他表示:“对电商业务来说,供应链就是生命线。在园区,我们能优先对接上游优质的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这为我们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提供了保障。”

除了“硬平台”,“软环境”也是留住人才的“密码”。付磊告诉记者,园区的创业生态兼具开放性与专业性,为企业营造了宽松而务实的发展环境。“园区针对生物医药与电商的跨界特点,提供产业支持与合规指导;企业服务团队能够快速响应资质办理、资源对接等需求;园区还为我们搭建了与同行交流的平台,让我们获益良多。”付磊说。

海口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园区将持续优化人才政策体系,精准引进人才,打造人才集聚高地,为海南自贸港建设贡献更多“高新力量”。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曾昭娴 曾维大]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