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4日下午,随着今年第21号台风“麦德姆”逼近,为保障危房、低洼易涝区等危险区域群众安全,海口市龙华区开放11个室内应急避难场所,涵盖学校、体育馆、政府办公楼等类型。
记者实地探访应急安置点时看到,这里物资充足、设施贴心,从折叠床到洗漱用品一应俱全,不少提前转移来的群众直言:“啥都准备到了,住着心里踏实。”
金宇街道正在给安置群众分发晚餐。
4日下午19时,在海口金宇学校,200余位从附近工地转移过来的工人正在学校食堂吃晚餐。“吃饱了!”一建筑工地工人老李抹了把嘴,说道,“下午到了安置点,志愿者就给我们发了面包、泡面,说怕我们饿。现在这顿晚餐,有肉有菜,吃完面包还能当夜宵。”
羽毛球馆内已经被改造成整齐的“临时宿舍”,蓝色的简易床沿着墙面一字排开,每张床上都摆放着凉席、床单、枕头,床旁边放着矿泉水、面包和泡面。女士则专门安排在宿舍休息,提供有独立的空间确保生活便利性。
安置群众正在吃饭。
“我们工棚最怕台风天断水断电,这里啥都不缺,连晚上照明都备好了,踏实得很。”老李说,“你看那临时宿舍的凉席、床单都是新的,这条件,比咱想的好多了。”
“目前我们这个点位重点面向辖区内的部队工地工友以及可能需要转移的零散居民,首批已明确安置建筑工地工人200余名,确保他们在台风影响期间能够脱离临时工棚等危险环境,得到安全庇护。”龙华区金宇街道办事处武装部部长朱曦告诉记者,安置点也对辖区内其他居住在低洼地带、老旧房屋或存在安全隐患区域的群众开放,做到应转尽转、应安尽安,不漏一人。“我们还安排了退役军人号角志愿者服务队工作人员及社工志愿者进行24小时轮值,负责人员登记、引导、秩序维护和安全巡查,确保安置点内井然有序。”
而在海口体育馆安置点内,记者注意到,体育馆入口处显眼位置张贴着三防应急安置点的指引标识,沿着指引往里走,场馆通道、楼梯间也都贴着同款指示牌,即使是第一次来的人,也能顺着箭头轻松找到安置区域。
在海口体育馆内,简易床有序摆放。
步入体育馆安置区,蓝色折叠床在宽敞的室内整齐排开,安置区一角,矿泉水、方便面、饼干等物资堆得像小山,旁边的桌子上还摆着电热水壶和一次性纸杯,“知道大家可能没吃午饭,我们提前就烧好热水,泡方便面也方便。”现场工作人员指着旁边的物资区说,“怕有人吃不惯泡面,我们还准备了些八宝粥。”
“截至4日20时,全区已转移危险区域群众3939人,后续还会有更多群众根据台风动态陆续入住。”龙华区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次开放的11个应急避难场所,是从全区各街道、镇筛选出的“硬件过硬、位置安全”点位,可满足不同区域群众的避险需求,避难所实行“专人负责制”,每个点位都有街道干部、志愿者24小时值班,负责物资分发、秩序维护和需求收集。
金贸街道室内应急避难场所物资充足。
“我们提前对所有安置点的水电、消防设施进行了检修,除了准备简易床、泡面、矿泉水等基础物资以及应急灯、急救箱等物资外,部分条件较好的点位还额外配套了洗澡间、充电插座等生活设施,确保转移群众‘有地方住、有热饭吃、有热水用’。”龙华区应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
据龙华区应急指挥部介绍,接下来将根据台风动态和群众需求,随时补充避难所物资,同时加强各点位巡查,确保水、电、热水供应不断档。“台风再大,我们也要让每一位来避难的群众感受到温暖。”区应急指挥部相关负责人说,这11个避难所,既是安全防线,更是龙华区为民服务的“暖心窗口”。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