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海口乡村游再次火热出圈,迎来一波客流高峰,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把目光转向乡村,奔赴一场独特的乡土文化之旅。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乡野寻趣 国庆中秋假期海口乡村打造文旅“深度体验场”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0-10 10:24

业态融合

乐享文旅打卡地

全球水果、奇花异草、流觞曲水……假期里,位于云龙镇的全球花果之旅生态景区吸引了不少游客。在以全球五大洲命名的热带优异水果展示区内,游客们一边欣赏奇花异果,一边品尝木鳖果、黄晶果等珍奇水果。

金棕榈控股集团董事长张少华介绍,园区以全球花果资源为纽带,建有研学休闲度假区、热带植物种质资源基因保存库、种苗科研繁育区等,是一个集引种育种、科研繁育、产业服务、研学文旅于一体的农业种业科研文旅综合示范园。目前,园区已从全球引进收集4000多种珍稀热带植物种植资源,其中新奇特优热带水果种质资源达800多个品种,未来将逐步开放漂流河探险、热带水果研学课堂、特色民宿等多元体验项目,为游客带来更丰富的游玩体验。

10月3日,游客在荣山寮村风景秀美的海边沙滩吃烧烤。 记者 石中华 摄

荣山寮村则上演着另一番热闹——白天可扎进海湾体验皮划艇、桨板等水上运动,累了便去临海民宿、文艺餐吧点一杯椰子冰饮歇脚;傍晚坐在沙滩上,伴着落日余晖听驻唱歌手弹唱民谣;入夜后,沙滩鱼市亮起暖黄灯火,刚靠岸的渔船上,螃蟹、海虾鲜活跳动,游客们挑着新鲜渔获,转头就能到村里的餐馆加工烹饪,就地品尝这一口鲜。

“白天赏渔村景色,傍晚看落日听歌,晚上还能吃上美味的海鲜,从早玩到晚不重样,这种‘全链条’融合体验很不错。”游客林海文满心欢喜。

乡村好风景里孕育着“好钱景”,多重“混搭”催生了更多新场景。在灵山镇溪头村,同样融合了垂钓、露营等多元业态,让整个村子野趣满满、其乐融融。

在荷塘里,游客们赤脚入塘、俯身探寻,开启一场挖藕大赛;充气泳池内水花四溅,孩子们赤脚挽裤,与灵活的鱼儿展开“追逐战”,一片欢声笑语;迈雅河畔的垂钓区则是一番静谧景象,波光粼粼的水面旁,垂钓爱好者静坐等待鱼儿上钩;当夜幕降临,露营地亮起星星点点的灯光,烧烤的香气弥漫在晚风中,游客们围炉而坐,翻烤食材、畅谈趣事,远处隐约传来悠扬的古琴声,为这一天画上圆满的句号。

10月4日,溪头古琴文化村的荷塘里,挖藕大赛吸引近百组家庭展开一场充满欢乐的“藕王”争夺战。记者杨鹤 通讯员李昭阳 摄

“近年来,溪头村引进了多元业态,并盘活资源新建了民宿。每逢假期,民宿基本是满客状态。”海南溪头古琴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海蓝告诉记者,多元立体化、特色鲜明的业态矩阵,不仅让古村重焕生机,也成了带动村民增收、文旅消费提质的新引擎。

从“单一观光”到“多元体验”,从“日间游玩”到“全时消费”,如今海口乡村文旅正不断丰富消费场景、延伸产业链条,不仅让游客找到了“向往的生活”,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未来,海口将继续深耕乡村文旅业态融合,让更多乡村焕发生机,绘就全域旅游的美好画卷。

记者手记

告别“千村一面” 方能以“特”制胜

这个国庆中秋假期,海口乡村游“热”力十足,游客在乡野垂钓、采摘、露营、做手工,感受最淳朴的民风民情,品味乡村慢生活。

海口乡村游之所以能成为节假日“流量担当”,核心在于“特色化”“差异化”的精准破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特色招牌”,避免陷入“同质化”困境。

灵山镇溪头村建设古琴文化体验馆,并引入露营、越野车、皮划艇等多种游玩项目,将古琴雅韵与现代休闲业态结合;西秀镇荣山寮村更是走出了一条传统渔村转型蜕变的新路径,既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的新选择,已然成为众多滨海乡村探索发展路径的“航标灯”。这种“一村一特色”的发展思路,让每个乡村都有了独特的“性格”,自然能持续吸引游客“打卡”。

除此之外,海口乡村游还可在业态融合方面做更深文章,推动发展“文化+旅游”“康养+旅游”“体育+旅游”“交通+旅游”等多种形式,守住“特色”之本,注入“融合”动能,让乡村游从“一时热”变为“长久火”。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陈晓洁 陈歆卓 李欣 陈丽园] [编辑:谢昀惠]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