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凝聚各族群众智慧,团结各族群众力量,积极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和谐发展“幸福花”在椰城绽放。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绽放和谐发展“幸福花”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0-17 09:07

共绘民族团结“同心圆” 绽放和谐发展“幸福花”

海口市多措并举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

近日,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对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给予表彰。海口市社会主义学院、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海口市演艺有限公司等3个集体,海口市龙华区金贸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罗新建,琼山区党派服务中心职员陈星帆,海口市龙岐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叶颜等3人获表彰。这一份份荣誉,是对这些集体和个人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出贡献的肯定,也是海口市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生动注脚。

海口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推动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打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载体等举措,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海口打造“六个之城”贡献民族团结进步力量。

开展多彩活动

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

“大家现在可以挑选自己喜欢的颜色和扎染方式,染出自己喜欢的图案……”日前,在龙华区金贸街道电力社区“非遗传承 亲子共创”传统文化课上,社区居民感受了扎染这一民族特色文化的魅力。这是海口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的一个生动场景。

“我们成立了‘石榴红’志愿服务队,依托队伍开展各类宣传活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真正走进各族群众心里。”龙华区金贸街道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罗新建介绍,他还支持和引导万绿园社区、电力社区推进互嵌式社区建设,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环境中,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海口市演艺有限公司作为专业团体,则通过创作舞蹈诗《黎族家园》《锦绣家园》、民族歌舞剧《追寻》等一批优秀民族文艺作品,参与国内国际演出、文化活动等方式,不断挖掘、传承、发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海口市结合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海南黎族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等系列活动,广泛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推动党的民族政策、法律法规、民族知识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入人心,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落地落实。

打造宣传阵地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学院课程体系,精心打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课程;联合市委统战部、市民族事务局、秀英区打造教育实践阵地,并将该阵地列为现场教学课程……这是海口市社会主义学院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一项项具体举措,也是海口市创新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宣传阵地的生动体现。

“我们在海南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琼台书院博物馆开设了普通话微课堂,提升各族群众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社会交往能力。”琼山区党派服务中心职员陈星帆介绍,她还联合金鹿集团党支部在金鹿灯饰城打造地摊夜市,为各族群众提供就业机会。

海口市还依托学校建设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阵地,引导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0月16日,记者走进海口市琼山第四小学看到,该校建设了民族团结专题展览室,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植童心。

“我们搭建了科研创新、教学改革平台,探索结合民族文化开发特色课程。”海口市龙岐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叶颜介绍,该校还建设了互鉴共融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平台,推进海南、宁夏、甘肃、云南“四省六地六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项活动。

此外,今年海口市还推动龙华区、琼山区建设口袋公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阵地,将民族团结的真切感和氛围感融入各族群众日常休闲娱乐生活中。

当前,在海南自贸港建设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和各族群众到海口投资兴业、居住生活。我市凝聚各族群众智慧,团结各族群众力量,积极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推动和谐发展“幸福花”在椰城绽放。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赵汶]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