椰城正成为年轻游客周末“微度假”目的地
“闪玩”海口 说走就走
阳光、海滩、骑楼、免税店,再搭配一场绚丽的晚霞——如今,海口正成为年轻人周末“说走就走”的旅行目的地。
今年4月至9月,海口市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局联合同程旅行、海南航空共同推出的“周末游飞海口”主题活动,掀起了一股周末海口“微度假”热潮。截至9月30日,活动累计吸引5.7万余人实名报名,直接带动超14.7万人次游客赴海口度周末,旅游消费突破2.3亿元。
聚焦打造时尚消费活力之城,海口通过精准定位年轻客群、创新旅游产品供给、丰富消费场景,成功将假日流量转化为常态消费力,打造更加优质、更受欢迎的“微度假”目的地。

8月10日,正值周末,位于海口西海岸的荣山寮村热闹非凡,众多市民游客在此嬉水、烧烤,体验水上运动项目,享受欢乐的休闲时光。 记者 康登淋 摄
体验“48小时岛民生活” 定位年轻客群 创新“周末产品”
“周末游飞海口”活动从设计之初,就瞄准了年轻客群市场。
数据显示,参与活动的旅客中,学生占比达46.29%,旅行会员占比38.26%,共同构成了消费主力军。从客源地看,广州、北京、上海游客报名踊跃,一线城市与海口之间的“周末旅行圈”已初具雏形。
为破解年轻人出行决策难题,活动跳出传统优惠模式,打造了立体化的“目的地指南”。每周二面向十大主力客源城市推出机票“买一送一”抽奖福利,并延长有效期至7天,兼顾了“周末闪玩”与“拼假深度游”两种需求。
据介绍,活动聚焦“游客在海口看什么、干什么、吃什么、买什么”,构建了“主题线路+套餐组合+互动体验”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包含“骑楼烟火”“琼台拾光”“海岸追光”等十大主题线路,串联骑楼老街、云洞图书馆、cdf海口国际免税城等核心文旅地标,覆盖历史、自然、潮玩等多元场景。
在消费拉动方面,“权益卡+旅行产品”的组合效应明显。据统计,周末游权益卡累计转化订单近9.6万笔,合作的28家酒店订单量突破2.2万单,同比增长29%。

日前,市民游客骑着电动自行车在海口道路上畅行,感受海风吹拂,享受滨海风光。 (市旅文局供图)
今年9月底,在北京工作的张练进行了一次海口周末游,旅程完成后他分享了体验。“周末游权益卡太实用了,在交通住宿方面都有优惠。”张练说,“不过我认为电动自行车骑行是游玩海口最舒适的方式,骑着车在滨海大道上慢行,这种自由探索的方式正符合我们年轻人想要的旅行节奏。”
此外,平台对此次活动投入补贴近90万元,形成了“政府引导+平台加码”的有效联动模式。同程旅行项目负责人指出:“通过机票‘买一送一’抽奖活动和自由行套餐组合,我们为年轻客群打造了‘48小时岛民生活’体验模式,这种轻量化的旅行产品正好契合了当代年轻人‘说走就走’的旅行需求。”
要观光更要体验 自然风光引客 沉浸场景留人
10月1日起,海旅游船推出“追月奇航 夜宴华光”主题活动。市民游客可登船体验海上老爸茶、移动海上图书馆、星光宴席、夜景观光等多元项目,在海面上度过兼具惬意与仪式感的假期时光。其中于18时30分设置的“海上追光之旅”,更是可为市民游客送上海上落日景观体验。10月19日晚,从“海旅01”游船走下的湖南游客陈文静意犹未尽地说,在航行中可以看演出、品美食,还能欣赏海口湾畔的璀璨夜景,感受椰风海韵的独特魅力,体验感“拉满”。
作为海口湾夜间消费集聚区的重要项目,海旅游船的创新为更多周末飞海口的“微度假”游客提供了新选择。其打造的“日间休闲+夜间盛宴”运营模式,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带动了餐饮、文创等关联消费。海南海洋旅游投资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我们不仅要做观光载体,更要成为文化传播平台,进一步提升游客沉浸感,让登船游客既能享受海上休闲时光,也能深度感知海南文化魅力。”

海口湾畔,云洞图书馆前的绚丽晚霞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本报记者 杨鹤 摄
在海口云洞图书馆,傍晚时分常有大量游客流连。他们不仅为阅读而来,更为了一场绚丽的晚霞。
“晚霞经济”是海口打造文旅新场景的一个生动案例。海口拥有低纬度、长日照、优良空气质量等自然条件,全年可观赏晚霞天数超280天,为“晚霞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土壤。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益”的旅游场景,它无需“大拆大建”,却能快速盘活城市的岸线、公园、街区等存量资源,实现从自然资源到消费场景的高效率转化。以云洞图书馆为例,其通过增设户外观景座椅、引入小型演出,将城市建筑空间与晚霞景观有机融合,迅速成为海口观霞的网红打卡点。
当前,海口正构建“观霞长廊+主题湾区”的空间格局:云洞图书馆主打艺术氛围,西秀海滩突出亲子运动,假日海滩打造美食特色,按“一湾一主题”实现差异化布局。
科技进一步为文旅体验赋能。海口气象部门开发“晚霞指数”小程序,提供48小时云图与空气质量预报,为晚霞出现提供概率预测服务,同时,依托数字平台推出“智慧观霞”指南,支持线上观景平台座位、旅拍服务等预约。
海口“周末游”充满惊喜 多元业态复合 拓展消费边界
海口文旅产业的创新,不仅体现在产品和场景上,更体现在不断拓展的消费边界上。
海口“晚霞经济”突破“单一观景”模式,形成“落日+音乐+市集+旅拍+夜游……”的复合型、叠加式旅游产品,实现“一次观景,多元消费”,有效带动当地餐饮、零售、演艺、交通等消费全链条发展。海南省开放型经济研究会助理研究员李天一说,海口发挥资源优势,开发“晚霞经济”,打造“霞光”产业链,探索符合海口特色的发展路径,不仅可以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也将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建设增添新元素,为全国各地滨水城市打造“晚霞经济”提供示范样本。
海口计划通过业态复合化,驱动消费多元升级。海口市旅文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海口将加快推进文体旅商展联动,优化离岛免税政策和服务,丰富“免税+旅游”“线上+线下”消费场景,进一步聚人气、引流量。

近日,在cdf海口国际免税城,丰富的折扣活动吸引了众多年轻市民游客前来消费。 记者 苏弼坤 摄
离岛免税购物是海口旅游的一大优势。海口正加快引进更多国内外知名品牌,争取更多“首发首秀”和特色商品,推动落实更加自由便利的提货方式,提升免税购物体验。未来,海口还将打造更多旗舰型旅游项目,包括建设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等。
体育旅游也是海口发力的重点。海口全年计划接待帆船等水上运动体验游客3万人次以上,通过举办马拉松、端午国际龙舟赛等精品赛事,丰富帆船、桨板、风筝板等时尚体育旅游产品供给。未来海口将持续深化“周末游”概念,推出夜间漫步路线、季节性市集等创新玩法,谋划将“周末飞海口”从一次活动沉淀为一种持续生长、充满惊喜的旅游形态和生活方式。
记者手记
让海口“微度假”
从一时潮流变常来常新
今年4月至9月推出的“周末游飞海口”活动,带动超14.7万人次游客、创造超2.3亿元消费,这些亮眼数据印证了海口“微度假”模式的初步成功。但要巩固提升其成效,打造更优质、更受欢迎的“微度假”目的地,仍需破解现有问题,从多方面持续发力。
当前海口已推出海上夜游、“晚霞经济”等新场景新业态,但产业融合深度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非遗等文化资源的利用普遍停留在静态展示阶段,未能有效转化为游客可参与、可带走的体验产品;体育赛事与旅游消费联动有待加强,帆船、骑行等项目未形成品牌体系。针对此类问题,海口可广泛参考学习长沙、成都等城市的“非遗+剧本杀”“赛事+音乐节”等跨界融合案例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创新和丰富业态,实现不同领域的深度融合。
在空间上,海口部分景点布局相对分散,且缺乏快捷交通连接,游客在有限的周末时间内难以高效游览,削弱了“微度假”的便捷性优势;时间上,文旅活动也存在月度分布不均的情况。海口还需优化线路设计,通过智慧交通系统串联景点,同时开发出适应更多时段,融合购物、文化、生态等元素的“微度假”产品,以更好满足市场的多元需求。
如今,海口“微度假”旅游产品呼应市场需求,受到市场关注,其发展潜力无穷,期待未来从资源整合、业态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让“周末飞海口”从一时的潮流,蜕变为常来常新的休闲度假方式。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