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英街道以党建引领破解民生项目难题
强服务“力度” 增民生“温度”

化工二厂职工在了解新小区的住宅销售情况。记者 康登淋 摄
日前,海口浩业物流园安居房项目工地内,工人们正忙着进行装修作业。项目负责人钟学精介绍,得益于秀英街道启动“三级协商”机制破局,企业及时取得了预售证,项目预计明年4月就能交房。
今年来,秀英街道以党建为引领,将优质服务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直面矛盾、破解难题,助力安居房、城市更新等民生项目落地见效,用攻坚克难的“力度”为群众生活增添幸福“温度”。
三级协商破解用地僵局
作为主城区最大的安居房项目,海口浩业物流园安居房项目开工之初并不顺利,阻力来自项目用地里一块面积5628平方米的空地。这块地被周边居民用了20多年,征用的消息传开后引起群众抵触,使项目推进一度陷入僵局。
工期一停就是3个月,钟学精急得嘴角起了泡:“每天光设备闲置的损失就上万元,工期眼看难以得到保障。”就在他一筹莫展时,秀英街道主动靠前服务,启动“三级协商”机制破局。高新社区干部郑小梅揣着笔记本扎进小区,一一记录“保留篮球架、补偿菜地损失、加高围墙”等居民诉求。
协调会开了3次,从下午直到深夜。在秀英街道和高新社区工作人员的耐心协调下,项目方同意赔偿附属物损失,并承诺为小区铺上新的环氧树脂地坪、扩建智能充电车棚。“街道既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又安了居民的心,这‘力度’和‘温度’是实打实的。”钟学精说。
探索“党建+项目”路径
日前,在秀英街道永万东片区一期(化工二厂)城市更新项目现场,工人正忙碌地进行绿化补植。70多岁的退休职工毕畴久站在新小区里,望着眼前的楼房感慨:“小区每天有新变化,我心里特别高兴。”
两年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低矮的平房墙体斑驳开裂,一到雨季,雨水就顺着裂缝往屋里渗,家家户户都得摆上盆桶接水。“我家祖孙三代挤在不到25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孙子写作业连张书桌都没有。多亏政府推动城市更新项目建设,让我们能够住上新房子。”毕畴久说。
2023年,秀英街道与秀英区城更公司积极探索“党建+项目”工作新路径,通过实施党员分组分片包干制,设置5个小组,每个小组由党员担任组长,大家统一思想、同步行动,扎进一线听诉求、定分工、破难题。最终,用时1个月就完成了生活区129个编号房屋的签约、补偿款拨付和搬迁工作,签约率达到100%。
如今,秀英街道永万东片区早已换了新颜,新栽的椰子树在微风中摇曳,儿童游乐区的塑胶地垫色彩明快,电梯轿厢也特意加宽,方便老人进出。变化不仅仅出现在住房方面,文锦路全线贯通、福秀北路加速建设,片区交通网络正加快完善……“我们不只是在建房子,更是建家园。”项目指挥部负责人李争明介绍,配套的幼儿园、养老服务中心都在同步推进,就是为了让职工们真正实现安居乐业。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