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每到月底,海南广药晨菲医药有限公司财务部副部长杨永秀就很“焦灼”。一边是没有到账的应收货款,一边是企业等着支付出去的应付款。月底催款,成了正常生产销售工作外,影响企业生命线的“头等大事”。
现在,杨永秀最开心的就是每个月10日之后的日子,陆续到账的应收货款,让她心里踏实了。
这转变,还要从2024年海南推出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说起。
“长期以来,医药货款回款周期长是影响医药企业资金周转、经营发展的症结之一。”海南广药晨菲党支部书记、副总经理张欢用“三角债”来形容之前的结算模式。
“传统结算模式下,医保经办机构每月将医疗费拨付给各定点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按照与医药企业的合同约定,定期将药款打给企业。由于各医疗机构经营状况不一,现金流相差较大,结算周期普遍需要6个月到1年,个别医疗机构甚至长达两年。”海南省医疗保障局相关负责人说。
医院给药企回款慢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导致的结果都是一致的:拉长给配送商的回款周期,提高配送商的资金成本,而配送商回款周期拉长必然会体现在给药企的回款周期上,进而导致药企的回款难。
平均回款周期有多久?1年左右!
为解决这一问题,2024年8月份,海南省医疗保障局、省医疗保险服务中心联合印发了《海南省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货款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推行医药货款医保基金直接结算。后续我省又出台《关于扩大海南省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货款范围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将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从集中带量采购的药品、耗材拓展到在省医药采购平台采购的所有药品、耗材,即所有定点公立医疗机构在省医药采购平台采购的药品、医用耗材,以及定点民营医疗机构在省医药采购平台采购的集采药品、医用耗材和创新药械,全部纳入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由此,我省定点医疗机构在公共采购平台挂网采购的医药货款,由医保基金直接与医药配送企业结算,由医保部门从每月支付给医院的结算款中抵扣。
“过去,我们每年按定点医疗机构承诺采购集采药品耗材金额,将40%资金提前预付给医疗机构,但医疗机构未及时与相关医药企业结清医药货款。”海南省医疗保险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现在海南将全省定点医疗机构集中采购的药品、医用耗材和创新药械纳入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并进一步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至定点公立医院采购的所有药品和医药耗材。
直接结算对药企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杨永秀作为药企财务人员对此感触最深,“每个月10日后,应收货款陆续到账,让我告别‘月底焦虑’。”
“显著提升了回款效率,降低了企业成本,这是一个共赢的举措。”张欢说,回款效率大幅提升,资金快速回笼极大减轻了企业的资金周转压力,供应链与医院运营稳定药品供应的稳定性得到保障,更好满足了群众的就医用药需求。
两组数据说明政策实施以来的结果:第一组数据是自2024年12月2日海南省招采子系统启动线上拨付以来,累计为671家医药企业直接结算医药货款约42.52亿元,医药企业货款平均回款周期从12个月大幅缩短至30天内,医药企业资金周转压力得到极大缓解。第二组数据是以2023年我省平台总采购金额61.1亿元、利率3.5%进行测算,预计实施直接结算后,一年能节约利息成本约2.14亿元,进一步降低了药企资金成本。
同时,我省采用即时结算与预付金协同赋能,缓解了医疗机构资金压力。依托实施全省统一结算支付模式,将医保基金拨付给医疗机构的周期缩短到30天内,并进一步优化结算时效,在医疗机构申报后的3个工作日内拨付医保基金到位,即时结算时效更短。建立预付金机制,年初给医疗机构预付一笔资金,帮助医疗机构缓解因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直接结算产生的现金流紧张问题。
海南在全国率先将医保基金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有效破解医药货款拖欠问题,降低医药企业运行成本,优化全省营商环境,促进“三医”协同发展。该创新举措得到国家医保局的充分肯定。
一个困扰全国药企的难题,在一次“破冰”的先行先试中找到解决之道,这是海南省医保系统突出改革深化,强化关键领域改革攻坚,推进医疗、医保、医药协同发展的又一次有益实践。
把医保服务的“根”扎在民生需求上、把深化改革的“靶”盯在发展上,海南医保基金结算医药货款省级全域直付政策,缩短了企业的回款周期,延长的是企业发展的生命周期。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