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国内新闻>

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敲定 民营企业迎新机遇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1-10 11:08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明确5方面22类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涵盖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新领域新赛道,以及制造业、交通运输等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业内人士指出,此次政策落地实质上为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放宽了这些领域的准入限制,带来大量商机。

场景是用于系统性验证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产业化应用以及配套基础设施、商业模式、制度政策的具体情境,是连接技术和产业、打通研发和市场的桥梁。

《实施意见》提出,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支持建设一批综合性重大场景、行业领域集成式场景、高价值小切口场景,扩大生产场景、工作场景、生活场景供给,推动场景资源开放,促进场景资源公平高效配置,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形成“技术突破-场景验证-产业应用-体系升级”的路径,为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具体来看,打造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全空间无人体系、生物技术、清洁能源、海洋开发等新领域新赛道应用场景,建设制造业、交通运输、智慧物流、现代农业等产业转型升级的新业态应用场景,推出矿山安全、应急管理等一批行业领域应用场景,创新政务服务等社会治理服务综合性应用场景、丰富医疗卫生等民生领域应用场景这5个方面22类重点领域。

“我国部分研发由于应用场景开放不足,导致技术难落地,无法规模化应用,这就需要统一建设各类型的场景资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市场与价格研究所研究员刘方表示,场景是技术商业化的“催化剂”,是新产品走向市场的“试金石”,在场景中率先应用和试验验证,将推动高价值新技术和新产品快速涌现。场景也是新领域新赛道发展的“加速器”,灵活丰富的场景为新兴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迭代试验空间,促进新技术新产品产业化。

为推动新业态新领域发展,我国持续优化市场准入环境。此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完善市场准入制度的意见》提出,“用好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和各类科技成果转化等创新平台”“率先推动海陆空全空间智能无人体系应用和标准建设”。合肥、广州、珠海等地试点开展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通过先行先试来破除运营体制、场景开放等市场准入障碍,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9月,国内首个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示范项目——合肥骆岗全空间无人体系建设应用示范项目投入运行,在城市立体交通、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等场景率先试点,将无人巡检、无人物流、无人驾驶客货运等无人系统运行场景有机融合,构建场景多样、系统完备、标准统一的全空间无人体系。

目前,合肥已建成70多个无人航空器垂直起降点,开通医疗配送、轨道巡检等200余条航线。随着市场准入环境持续优化,合肥已汇聚低空经济上下游相关企业300余家,开通260多条航线,实现研发、测试、生产、运营的全链条布局。

专家表示,《实施意见》的出台,是主动应对新形势新变化,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创新要素配置方式的重要举措。“场景培育和开放重点领域,将促进技术跨界融合与资源跨界共享,大幅拓展和提升场景的功能、体验和价值,进而推动新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宏观政策研究室主任王琛伟说。

王琛伟表示,《实施意见》提到的5个方面22类领域都是企业可以参与的重点领域。《实施意见》还要求,有关部门聚焦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推动本领域场景开放,探索创新监管制度。国有企业特别是中央企业主动开放主业领域场景,吸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和科研院所参与,强化场景开放协同共享。这实质上为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放宽了这些领域的准入限制,带来大量商机。

“通过场景培育和开放,进一步拓展市场准入深度,提升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畅通要素跨领域、跨区域流动,加快数据、空天、深海、频谱等新型要素规则创设。这些将有效提升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和效率,从更深层次上降低企业获取资源的成本,提高企业盈利能力。”王琛伟说。

[来源:经济参考报] [作者:] [编辑:林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