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下午,由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委文明办主办的2025年海口“护苗”宣传活动走进海南省海口技师学院。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原创>

2025年海口“护苗”行动进校园 一场关于“未来”的对话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1-13 10:27

海口网11月13日消息(记者莫瀚 晁聪 摄影报道)11月12日下午,由中共海口市委宣传部、海口市委文明办主办的2025年海口“护苗”宣传活动走进海南省海口技师学院。活动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海南省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犯罪规定》(简称“两法一规”)核心内容,为现场2000余名师生带来了一堂深刻而实用的法治教育课。

2025年海口市“护苗”宣传活动在海南省海口技师学院操场举行。晁聪 摄

“同学们,你们是否认为未成年人触犯了法律就不会受到制裁?”活动主讲人、海口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符林珏一开场,便直击核心提问引发全场深思,随后,全体师生共同观看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宣传视频,将大家的关注点集中于未成年人保护与校园安全的最新法律规定。

海口市人民检察院第七检察部副主任、一级检察官符林珏担任主讲。晁聪 摄

讲座中,符林珏结合相关法律法规,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她重点阐释了法律对未成年人违法行为的责任认定变化,明确指出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若一年内两次以上违反治安管理,公安机关可依法执行拘留。同时,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以及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初次违反治安管理,若情节严重影响恶劣的,同样不再享有“例外保护”,改变了以往这两类情形通常不执行行政拘留的实践。这一清晰解读,有力地打破了“未成年即免责”的认知误区。

学生在认真听讲。晁聪 摄

现场,为使普法教育更加入脑入心,符林珏将法律知识与真实案例相结合,向全体学生发出多重警示。她告诫学生,随意出借、出售个人电话卡、银行卡并因此获利,可能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切勿因小利而签署“人生报废协议”;通过剖析某校学生因讲“义气”参与打架致人伤亡后被判刑的案例,她呼吁大家珍惜前程,远离暴力,厘清“义气”与犯罪的边界;她还提醒学生警惕社会上用“高薪”伪装的“有偿陪侍”等非法陷阱,要切实提高辨别能力,保护自身安全。

学生在认真听讲。晁聪 摄

真实的案例在学生中引起广泛共鸣。“身为同龄人,看到这样的案例非常惋惜。”22电气高级1班冯乃谋同学表示:“我们应该专注于学业,不要让所谓的兄弟‘义气’毁了大好前程。”22电气高级2班陈铭坚同学则对防范“帮信罪”感触颇深,他表示:“以后对于任何借用手机卡、银行卡的情况,我都会坚决拒绝,绝不能成为犯罪活动的帮凶。”

全体师生共同参与“护苗”宣传行动。晁聪 摄

此次“护苗”普法活动通过精准的法律解读与鲜活的案例警示,将法治意识深植学生心中,为构建平安校园筑牢法治基础。下一步,海口市“护苗”专项行动将持续深入全市各中小学、职业院校,通过法治讲座、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推动法治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全力护航青少年健康成长。

[来源:海口网] [作者:莫瀚 晁聪] [编辑:云梦怡]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