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所在,是党中央提出的明确要求。
“十四五”以来,海口始终锚定“一流标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在政务服务优化、市场活力激发、开放能级提升等方面精准发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并使其成为海口高质量发展的最亮底色、最大底气。

秀英区将政务服务窗口前移至海口招商局大厦,让入驻企业享受到“楼内事、楼下办”的便捷体验。记者 石中华 摄
政务服务润企无声
“从入驻开始,就有‘楼小二’全程跟进,为我们介绍相关优惠政策和办事流程。”11月12日,入驻海口招商局大厦的UMI国际创始人刘卓对记者说,秀英区将政务服务窗口前移至楼宇大厦,“楼内事、楼下办”的便捷体验,让企业收获了“落户即安心”的踏实感,也对未来发展“更有底气”。
“我们公司2020年11月在海口注册成立,这些年最真切的感受就是政府的服务越来越完善、周到。”国育产教融合教育科技(海南)有限公司总经理江政感慨道,今年9月,该公司申报国家级科研项目,在人手紧张之际,省、市、区等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不仅耐心指导,更是主动帮忙完善相关填报手续,体现了政府职能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悄然转变。
企业的获得感背后,是海口营商环境改革的系统推进。“十四五”以来,我市营商环境系统聚焦企业和民众需求,持续在服务上做“加法”,在流程上做“减法”——
开设企业服务中心,聚焦主导产业和重点项目,梳理出涵盖国际贸易投资服务、271项政策兑现事项、35项无需排队“立等可取”事项的服务清单,并提供线上线下咨询、全程帮办代办、业务申报辅助等“一站式”服务,让企业办事少跑腿、更省心。

在海口市政务服务中心,“红档”信用等级的企业法人可以享受办理业务提速等多种服务。记者 苏弼坤 摄
“开办运输企业一件事”“水电气网联合报装一件事”等主题一件事事项减少材料90%以上、减环节85%以上、减时限77%以上、减跑动100%。通过一次办、就近办、网上办,海口政务服务正从“能办”持续向“好办”升级。
改革激发市场活力
近日,一艘外籍工程船停靠在海口秀英港锚地后迅速开始作业,通关效率较以往提升约20%。这样的“边检速度”折射出海口创新推行海港口岸“信用+智慧”模式带来的显著变化。
海南港航物流有限公司海口外代负责人陈超介绍,过去办理进港手续需准备大量纸质单证、往返多个部门,全程耗时较长;如今,信用良好的船舶通过线上平台提前申报,系统自动完成风险研判,实现“随到随检”,为外籍船舶节省了时间和运营成本。

秀英出入境边防检查站通过警企联动协作机制,加强对外籍船舶的监管和服务。记者 苏弼坤 通讯员许静 摄
类似的创新实践在海口还有很多。紧扣经营主体关切和群众急难愁盼,海口以集成化改革提效能、以精准化服务增温度,推动政务服务质效实现新突破——
通过纵深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已上线112类主题服务,总办件量超132万件,惠及超70万企业及群众;全国首推“一照(证)通行”改革,实现“一码集成”精准服务,办件量达7.8万余件。
在全省率先实施“信用+审批”改革,实现速度提升85%、环节减少73%,惠及企业群众27万个;深化基层“一表通”推广应用,琼山区在全省试点成效显著,报表压减率超90%,让基层干部更专注于一线工作和服务。
实现更高水平开放
栽好梧桐树,引来凤凰栖。“十四五”以来,海口重点园区聚焦开放效能提升,园区部门主动靠前服务,化身“店小二”“楼小二”为企业送政策上门,以一流营商环境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口湾畔,椰林摇曳,碧波荡漾,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内跳动着蓬勃发展的脉搏。园区通过构建定制化、全领域服务体系,覆盖企业从落地到跨境发展的全流程需求。截至目前,复兴城产业园注册企业已突破8000家,产业集聚效应持续增强。
海口国家高新区现有130名企业秘书,实现417家企业和175个项目服务全覆盖。企业秘书深入企业定期宣传政策、收集企业诉求、协调解决问题,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精准护航企业高质量发展。
海口江东新区推行行政审批“集成化”“简约化”“信息化”改革,形成集审批精简提速、协同联动监管于一体的“即审即批”行政审批模式。目前江东新区已注册包括中石油、中石化、中国银行等48家世界500强企业,逐步形成协同发展的产业生态。

海口江东新区积极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护航辖区产业发展。记者 康登淋 摄
海口综合保税区同样持续创新服务模式,推出企业全生命周期“一类事”服务指南,系统梳理企业开办、选址建厂、许可办理等18个核心场景,实现服务全流程覆盖。
营商服务有温度,产业发展加速度。在海口,各重点园区以优质服务“金钥匙”撬开营商“密码”,不仅打造出区域经济增长的“强引擎”,更在推动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提升对外开放能级中展现出强劲的“海口力量”。
记者手记
以优质营商服务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海口招商局大厦,“楼小二”全程帮办让企业“落户即安心”;在秀英港锚地,外籍船舶“随到随检”,通关效率提升20%;海口国家高新区130名企业秘书对接417家企业,实现175个项目服务全覆盖……
“十四五”以来,海口始终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先手棋,统筹加强重大项目服务保障、行政审批机制改革,以营商服务温度激发经济发展热度。
企业的获得感是营商环境的试金石。政务服务的温度,源于为民服务的初心和定位。海口应持续推动服务理念从“管理者”向“服务者”深度转变,变“坐等审批”为“主动靠前”,把服务做精做细,以制度保障效率,以真心回应需求,让更多优质企业安心发展,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筑牢根基。
此外,优化方法是关键,要让便捷高效与体贴入微相得益彰。要依托数字化手段,推动政策精准直达、免申即享,让惠企红利从纸上落到账上,切实为企业减负。最大限度减环节、压时限、降成本,让数据多跑路、企业少跑腿。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相信未来,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政策的力度,更有服务的温度,由此带来的不仅是企业办事效率的提升,更是发展信心的提振。
这五年,我与海口共成长
海南坤元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智虎:
政府靠前服务助力闲置地蝶变农资产业园
“现在我们海南坤元顺热带高效农业综合服务园区已吸引多家企业入驻,形成了产业链上下游的紧密协同。”日前,海南坤元顺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智虎告诉记者,项目稳步推进,得益于政府相关部门的积极协调和热忱服务。
刘智虎介绍,坤元顺公司此前通过法拍拿下了位于海榆中线八公里东侧的90亩土地,但因该地块土地存在遗留建筑纠纷,企业规划的园区建设一度进展缓慢。
面对纠纷,秀英区营商环境建设局成立了专班,积极对接市里多个部门,指导坤元顺公司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进行申报。区政府多部门组成联合指挥部,制定详细方案,拆除了阻碍企业落地的5处违建。
随后,秀英区再次为企业开通绿色审批通道,实行“告知承诺制+并联审批”,大大缩短了审批时限,为企业厂房建设按下“加速键”。如今,园区已有上百人就业,吸引了8家上规模产业链企业。谈及未来发展,刘智虎充满期待:“有政府的贴心服务,我们一定能打造出标杆性的专业农资园区。”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