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网11月15日消息(记者谢昀惠 特约记者陈创淼)从三沙海防前沿到海南基层乡镇,海口市秀英区东山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人石遵灿完成了人生角色的重大转变。
昔日,他与惊涛为伴,将热血青春熔铸于祖国的海防线上。今朝,他与稻浪同行,把军人本色挥洒在乡村振兴之路。褪去“天空蓝”,披上“生态绿”,石遵灿用实干与情怀,在东山镇的沃野田畴间深耕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十二载海防淬炼忠诚本色
初到海防一线的石遵灿,在一次深夜巡逻中,突遇特大暴风雨,他在齐腰深的海水中加固哨位,双手被礁石划破却死死护住观测设备。“只要我人在,海疆就无恙”——这朴素的信念成为他军旅生涯最深刻的印记。
在扎根西沙的日日夜夜里,每一次值班执勤,都是对他意志的考验;每一次与恶劣天气的对抗,都让他的信念更加坚定;每一次爱民助民活动,都加深了他与人民群众的情感纽带。十二年军旅生涯不仅淬炼出他“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更让他读懂了军人“保家卫国”的千钧重量。
乡村振兴战场续写军人担当
退役后,石遵灿选择投身乡村振兴一线。初到东山镇,语言成为第一道关卡。为打破沟通壁垒,他白天走村入户,晚上自学方言,三个月走访217户村民,写下136页民情笔记,最终能用流利方言与村民畅谈。
得知射钗村灌溉渠年久失修导致800亩农田减产,他立下“军令状”,多方协调资金,日夜守在工地,甚至自掏腰包垫付材料款。最终,清澈的水流滋润了干涸的农田,当年即为村民实现增产增收。
蹚出热带农业致富新路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产业发展要有特色。东山镇作为海口市冬季瓜菜主供应地,石遵灿锚定“冬季瓜菜小镇”定位,全力推动品牌培育。
在品牌培育初期,石遵灿遇到了很多困难。当地的农产品虽然品质不错,但缺乏知名度,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强。为了打开市场,他带领团队四处参展推介。在一次展销会上,由于展位位置偏僻,前来咨询的客户很少。石遵灿没有气馁,他主动带着农产品到各个展位去推销,向客户介绍产品的特点和优势。经过不懈努力,终于有几家经销商对他们的产品产生了兴趣,并达成了合作意向。
目前,以市级马坡洋现代产业园的常年及冬季瓜菜为代表,“东山藠头”“玉下百香果”等特色农产品,已成功打入省内外市场。
石遵灿还引入智能化农业设备,提升生产效率,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实现了农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在引入智能化设备时,部分农民对新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心存顾虑,担心自己无法掌握。石遵灿专门组织了培训班,邀请专业技术人员为农民进行讲解和示范。他还亲自到田间地头,指导农民使用设备。
经过一段时间的培训和实践,农民们逐渐掌握了设备的使用方法,生产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
“以前觉得当兵只会站岗,现在用无人机巡田,才懂科技也是新农具。”石遵灿操作着喷洒农药的无人机,掠过绿油油的水稻田。
风雨逆行守护万家灯火
2024年台风“摩羯”即将登陆之际,按照镇委镇政府的部署,石遵灿负责东山村农作物的抢收动员和老旧房屋的群众转移工作。
东山村的菜农王阿婆守着自己家的20亩菜地犹豫不决,“现在收自己的20亩叶菜,一亩可能才产600斤,过几天收的话一亩能产800斤。”石遵灿一边耐心地给村民讲解台风的危害性,一边积极对接电商平台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来收购王阿婆家的蔬菜。
石遵灿与全镇干部密切配合,48小时内共同完成抢收蔬菜2100亩、转移群众138人,尽最大可能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有力保障了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台风过后,石遵灿带头组建“东山再起”助农志愿服务队,协调农业专家开展灾后复产培训,带领村民迅速开展生产自救,指导农民修剪受损果树,补种农作物,尽快恢复农业生产。
从“天空蓝”到“生态绿”,变的是战场,不变的是为民初心。石遵灿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在乡村振兴的新战场上继续奋勇前行。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