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点赞!海口11项!全省25项教育成果亮相第七届中国教博会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1-18 08:57

2025年11月15至17日,第七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在珠海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本届教博会以“汇聚·共享·创新——推动教育创新发展,服务教育强国建设”为主题,聚焦中小学科学教育提质增效、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等八大领域,吸引了全国近2000家单位参展。海口市共有11项优秀教育创新成果参展,占全省25项参展成果近半数,全面展示了我市基础教育在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与育人模式探索中的丰硕成果。

0cc18dc0456ae082763152265e0a1397.jpg

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参展的《重构小学生习作新生态:小学生全息作文研究与实践》,从写作教学出发,重构习作三维全息模型,有效促进学生语言表达、思维发展与身心成长协同发展。海口市龙华区教学研究室参展的《“一体两翼三拓展”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施》,以情境任务驱动单元学习,整合生活、教材与评价,实现单元读写评一体化,解决教学碎片化、读写疏离等教学问题。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的《寻味乡土——“童心美术”校本课程群的建构与实践20年之探索》,则以深厚的乡土文化为根基,通过美术课程浸润学生心灵,体现了学校在美育与非遗融合传承方面的长期积淀。

展会期间,海口市教育局副局长赵晖和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院长潘华莉前往展区一线,指导并了解各成果项目展示情况,与团队负责人深入交流,并强调要以此次教博会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全国教育同行的交流互鉴,推动海口教育创新成果的转化与应用,助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据悉,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自2015年创办以来,已成为全国最具影响力的教育盛会之一。本届教博会举办论坛50余场、工作坊超千场,全方位展现了中国教育创新的蓬勃活力。海口教育正以坚定的步伐,在这场教育创新的时代浪潮中,发出响亮的声音,贡献智慧的方案。

下面

让我们一起看看

海口市参展的11项优秀教育创新成果

↓↓↓

深度问辩:高中物理问辩教学的十年研究与实践(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课题聚焦学生学习浮于表面、缺乏深度思考,教师教学方法固化、课程领导力薄弱等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痛点,以提升学生物理核心素养、培养深度学习能力和助力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在日常物理课堂教学场景中,通过问辩式课堂教学策略的落地实施,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思辨,促进深度学习发生,有效提升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实现师生双向成长与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省厅王处长和潘华莉院长参观深度问辩课题展+陈吉英拍摄.jpg

重构小学生习作新生态:小学生全息作文研究与实践(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

“小学生全息作文研究与实践”基于全息理论的动态关联性与分形迭代特征,针对小学习作教学“系统断裂”与“能量阻滞”等问题,构建全新教学范式。

成果主持人冉茂娟老师在向老师们介绍全息作文的理念.jpg

该教学范式含以下三重写作教学系统升级路径:素养目标全息映射建立“作文→全人”培养体系,培养观察力、想象力等底层能力;内容分形迭代模型设计“螺旋+双轨+同步”梯度链,形成科学训练序列;课堂全息赋能模式独创“二一三一观察”“N+1+1想象”“L—S—W思维”三种模式,搭配“点穴式量表+齿轮式互动+过程性档案”全息评价,实现写作全流程透视。

经海南33所学校实证,此成果使学生写作热爱度提升37%,作文字数增加20%-30%,获新华社、海南广播电视台等多家媒体报道,先后被评为海南省“优秀课题”和省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重点推广项目。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创意实践活动设计与应用(海南华侨中学)

“指向思维品质培养的创意实践活动设计与应用”项目组汇聚小初高一线教师力量,以“思维品质”培养为核心目标,依托综合实践活动,通过理论创新、活动设计与制度保障三位一体的系统化探索,构建了小、初、高循序渐进的思维品质培养目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项目组凝练形成“‘创·科·美’生活观”教育理念,并逐步确立了“基础体验—深度探究—综合创新”螺旋上升式的活动范式。该实践体系呼应“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实践”的育人导向,契合新时代育人方式变革的内在要求。

CB02123D@D5743826.BF7D196900000000.jpg

四维协同·三化驱动:新时代小学科学教育资源整合创新实践(海南白驹学校)

海南白驹学校聚焦小学科学教育三大痛点,构建“学校-高校-社会-家庭”四维协同资源体系,以数智化、项目化、成果化三化驱动教学创新。整合红色、本土资源开发特色课程,联动高校与社会场馆搭建实践平台,常态化开展家庭科学活动。实践以来,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大幅度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显著增强,形成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成果获权威认可并辐射多所学校,为小学科学教育提供可复制的实践范本。

老师们参观展位并拍照,李鲲鹏主任做介绍.jpg

三维融合·四级进阶:美术创意实践素养培养的十年探索(海口市海景学校)

海口市海景学校中小学美术创意实践素养培养项目聚焦中小学美术教育困境,提出“三维四阶五平台”创意实践素养培养模式。“三维融合”立足主题本土化、思维多元化、表达个性化;“四阶进阶”按1-2年级筑基、3-5年级发展、6-7年级深化、8-9年级创生分层赋能;“五平台”整合艺术场馆、非遗工作室等资源构建美育生态圈。通过课程重构、教学创新、共同体构建与多元评价,实现从碎片化教学到结构化育人,为新时代美术教育提供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工作状态+林蓉.jpg

科学教育引领十二年一贯制新优质学校高质量发展(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

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海口实验学校集中呈现了以科学教育为核心引领的办学成果。展品是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科学教育体系的生动缩影:从体现航天梦想的精密模型,到融合数学规律的编织技艺,再到探索材料科学的雅致扇子与版画,无不贯穿着科学思维与人文美感的融合。这些成果系统展示了学校通过“做中学、创中学”的科学实践路径,打破学段壁垒,实现科学素养的连贯培养。通过以科学教育为引擎,激发各学段学生的创新潜能,有力印证了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路径,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赞誉。

微信图片_20251117211805_337_59_副本.png

寻味乡土——“童心美术”校本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20年之探索(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寻味乡土:童心美术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是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深耕20年的美育成果,课程以“课程综合”为核心,融合海南骑楼、蓝染等非遗、传统水墨画、版画等,构建“2+4+N”多融合课程群模式。立足儿童视角,遵循“童眼看世界、童心感知世界、童趣表达艺术”,通过三大路径开设17门课程,按低中高年级梯式推进教学,助力学生提升艺术素养,深化本土非遗认知,培养传承地域文化的海口少年。

廖夏婉老师宣讲“寻味乡土:童心美术课程群的构建与实践”成果特色(拍摄人:曹静涵).jpg

一核三册四维八方: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教学体系构建与城乡应用(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本成果聚焦解决新课标下探究实践活动落地难的核心问题,创新构建了以核心素养为“一核”引领,提供覆盖课前-课中-课后的工具化“三册”资源支撑,形成“知识奠基→观察启航→实践深化→评价反哺”的“四维”能力生长闭环,并运用启动层、核心层、拓展层“八方”系统策略激活课堂的教学体系;该体系通过城乡学生对照实验验证效果显著,形成了可推广的普适性解决方案,有效赋能城乡教师并助力小学科学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一核三册四维八方:小学科学探究实践活动教学体系构建与城乡应用”成果主持人陈吉英老师在给参展人员介绍研究成果(摄影人:李溢).jpg

“一体两翼三拓展”初中语文单元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海口市龙华区教学研究室)

2018年至今,该成果从群文阅读到大单元教学,历经了七年的实践、思考与沉淀,已经完成了教学设计集、学生作文集若干册,并形成了可操作可推广的教学范式,成果主题特色是本土资源融合,任务驱动学习、读写评一体,主要解决了语文教学碎片化、读写疏离、教评失衡等问题。目前成果在全省各类培训活动中展示多次,已经影响辐射至三亚市、琼海市、临高县等市县。

一主•两翼•三结合:小学德育方式的创新与实践(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

海口市第二十七小学教学成果《一主•两翼•三结合:小学德育方式的创新与实践》聚焦德育内容碎片化、家校社协同不足、评价方式单一等问题,构建系统化德育新生态。以“一月一主题”为主线,整合课程与活动“两翼”,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协同育人。通过特色课程、品牌活动、数字化平台及“自主化”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品德行为提升、教师能力发展,并在多校推广中成效显著,获省级课题优秀结题及媒体的广泛报道。

领导观展+王一诺.jpg

以美育浸润行动助推乡村学校教育提质的研究(海口市第十中学)

“美育赋能乡村教育”项目致力于解决乡村美育师资短缺、校本课程与本土文化脱节等问题,秉持“让每个乡村孩子都能享受优质美育”的价值理念,通过先授“鱼”满足教学需求,再授“渔”满足发展需求,指导乡村美育教师开发富含本校、本地域印记的美术课程,创造性实施乡村美育浸润行动,显著提升了乡村学校的自主发展能力。

成果团队认真布展+何启锐.jpg

该项目已在海南省和贵州省多所乡村学校成功实践,先后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海南省美育创新优秀案例一等奖和全国美育创新优秀案例二等奖。其“海南模式”正逐步向全国推广,为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美育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成功范例。

[来源:海口教育发布、海口市教育研究培训院、各校] [作者:] [编辑:林英]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