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场景丰富多样
五年间,海口牢牢抓住自主创新这个“牛鼻子”,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各行各业通过数字化升级日新月异,丰富多样的生活应用场景在海口全面开花。
日前,海南恒基新能源产业有限公司在海南中学江东校区落地全省首个分布式“供冷+绿电”项目,创新应用“绿电+冷热能”新兴低碳供能系统,助力海口江东新区打造“清凉校园”,为城市绿色低碳供能模式带来创新性变革。
城市“肌理”因新质生产力焕发新生。近年来,海口江东新区持续开展智能网联汽车“车路云一体化”建设,发展具有江东特色的新质生产力。目前,江东新区已开展自动驾驶大巴、智能网联公交、无人配送、无人零售等示范应用,招引众多智慧交通企业注册落地,让城市生活更具科技感与幸福感。
去年6月,位于江东新区的中国移动海南国际数据中心项目建成投产,这是海南首个大型国际数据中心,也是目前全省最大的单体数据中心。该项目创新性应用绿色光伏发电等9大节能新技术,满载情况下每年可节约用电约3500万度,减少碳排放约9500吨。

在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入驻企业工作人员在讨论工作。
作为海口数字经济发展的“主战场”与“强引擎”,海口复兴城互联网信息产业园加快打造全省千亿级数字经济产业集群。“我们将依托自贸港‘数据安全有序流动’和‘来数加工’政策优势,持续深耕数字经济赛道,同国内游戏厂商合作,帮助更多国产游戏借道海南‘出海’。”海口亿游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信心满满。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作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阵地”,海口国家高新区不断营造高能级创新环境,构建对全球优秀研发机构和人才团队具有强大吸引力的“引力场”。
“海口国家高新区的优质资源和政策扶持,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广阔平台。”芯原微电子(海南)有限公司软件测试工程师孙崇斌说,高新区积极引进芯片设计企业,不仅为本地带来先进的技术与管理经验,更吸引大批像他一样的离岛学子返乡就业。
像孙崇斌这样,选择海口、扎根海口的科技创新人才越来越多。
海口综保区企业海南金盘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副总裁栗记涛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牵头优化高端干式变压器设计,主导申报多项实用新型专利,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品竞争力。“公司构建‘核心骨干—中坚力量—储备人才’三级梯队,通过定制化培养、双晋升通道与专项激励,保障人才储备稳定。”栗记涛说。
政策软环境同样是人才纷至沓来的关键。日前,海口市科工信局联合海口市委人才发展局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快生物医药产业人才发展的若干措施》,聚焦基因治疗、医疗器械、创新药研发、合成生物等前沿领域,助力打造具有区域竞争力的生物医药人才集聚地。
城启芳华,创新为引。在决胜“十四五”、布局“十五五”的关键节点,海口正系统构建高能级产业科技创新平台矩阵,完善产业科技创新生态,奏响城市发展的时代强音。
记者手记
创新为钥 启发展新篇
在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上,创新型城市正成为区域竞争的重要标志。加快打造创新型城市,既是海口对城市发展规律的精准把握,更是在自贸港建设背景下的乘势而上、主动作为。
建设创新型城市,关键在于构建“科技引领—产业升级—人才集聚—生态融合”的协同体系。这不仅是追求技术单点突破,更是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推动创新全面融入产业转型、城市运营与民生服务各个环节。对海口而言,意味着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深刻转变,实现城市功能与竞争力的系统性提升。
面对日趋激烈的区域竞争与资源环境约束,依赖传统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打造创新型城市,是海口把握自贸港机遇的必然路径。一方面,可借助政策叠加与制度开放的优势,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另一方面,能够通过创新赋能产业升级,将政策红利切实转化为发展实效。
创新之路,唯实笃行。未来,海口应进一步厚植创新生态,围绕重点产业实施精准政策扶持;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构建国际化创新网络;完善人才服务机制,营造近悦远来的创新氛围。唯有让创新成为城市基因,方能在自贸港建设浪潮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海口新篇章。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