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9年“五田家”琼山福稻核心种植基地落户墨桥村,这个曾被称作“空壳村”里的连片撂荒地,便成为生态大米种植的“金土地”。琼山福稻以科技为笔、以品牌为墨,为海口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贯彻四中全会精神·自贸港核心引领区一线见闻⑭ | 红旗镇墨桥村以科技提产量,以品牌促振兴 种下福稻 走上富路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1-26 08:25

11月24日上午,琼山区红旗镇墨桥村的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金黄的稻浪在微风中翻滚。4台收割机在田间往来穿梭,隆隆声里饱满的稻粒顺着管道喷涌而出,装粮车很快便被填满。随着这片稻田完成收割,今年琼山福稻收割将画上圆满句号。

自2019年“五田家”琼山福稻核心种植基地落户墨桥村,这个曾被称作“空壳村”里的连片撂荒地,便成为生态大米种植的“金土地”。琼山福稻以科技为笔、以品牌为墨,为海口乡村振兴写下生动注脚。

科技赋能提产量 撂荒地变“金土地”

行走在墨桥村的各个自然村之间,连片的稻田已完成收割,农民正处理田间的秸秆,为来年丰收做准备。2019年,琼山区开始与海南五田家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五田家”)开展琼山福稻的种植合作,在红旗镇墨桥村建设琼山福稻生态大米种植基地,从50亩试验田开始试种,一步步提升了稻谷的产量和品质。

“公司给的种子就是好,亩产平均比以前多300斤。土地流转给公司后,每亩地每年还能有五六百元租金收入。”墨桥村党支部书记黎积书告诉记者,起初村民有些顾虑,首批仅有16户农户参与试种。随着效益逐渐显现,村民纷纷主动加入种植,如今合作农户已增至4600户。

这背后,是五田家“五个统一、三种模式”的制度保障。企业推出“订单、托管、流转”合作模式,配套“统一选品、购种、管理、服务、收购”全流程服务,让农户种地无后顾之忧。“以前两人割一亩稻要一天,遇雨天稻谷还会发霉。”村民袁女士说,过去自己种水稻亩产量仅有七八百斤,如今从播种到收割都有企业统一指导,全程机械化作业,早稻亩产可达1200斤。

科技是增产的关键。“无人机播种施肥,效率比人工大幅提高;大数据后台实时监测土壤肥力,病虫害早预警早防治。”海南五田家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林荣强介绍,稻谷收割后直接运至烘干中心,储存期也大幅延长。

品牌助力拓市场 “椰城香见”来赋能

在琼山福稻的包装袋上,“椰城香见”区域公用品牌的标志格外醒目,这枚“金字招牌”正为福稻打开更广阔的市场“。有了‘椰城香见’区域公用品牌背书,我们的产品更好卖了,东南亚的采购商也主动找上门。”林荣强说。

“从种得好到卖得好,品牌是关键一环。”红旗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符永材说,沿着“科技兴农、品牌强农”的方向,红旗镇一方面引入企业,落地新设备、新技术,提升农业生产质效;另一方面主动帮琼山福稻争取“椰城香见”区域公用品牌授权,要让农户不仅种得好,还能借品牌卖得好。

在“椰城香见”区域公用品牌赋能下,琼山福稻不仅走进冬交会等大型展会,还进一步打通线上线下的销售路径,连续举办五届琼山福稻节,品牌影响力得到大幅提升。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效益,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提高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能。符永材表示,下一步,红旗镇将扩大优质品种种植,完善“产加销”产业链,办好琼山福稻节,让琼山福稻成为海口乡村振兴的“金名片”。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李欣 特约记者 许晶亮] [编辑:杨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