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海口经济圈”“海口—湛江”旅游文化多面对话会在海口海瑞文化公园举行。
 
海口权威新闻门户网站
   
 
 您当前的位置 : 聚焦海口>都市>

“海口经济圈”与湛江协同发展启新篇 琼州海峡架起文旅新桥

海口网 http://www.hkwb.net 时间:2025-11-26 09:29

11月25日,“海口经济圈”“海口—湛江”旅游文化多面对话会在海口海瑞文化公园举行。活动由海口、湛江两地旅游主管部门牵头,联合“海口经济圈”各市县,海口各区旅文局、徐闻县文旅局,并特邀港航集团、南方航空等交通企业和OTA、旅行社行业代表共同参与,旨在聚势琼州海峡,共商区域文旅消费协同发展大计,标志着两地文旅合作进入实质推进的新阶段。

“海口经济圈”、湛江旅游业界代表在海瑞文化公园参观。(市旅文局供图)

共绘区域文旅发展蓝图

活动现场,湛江与“海口经济圈”(海口、文昌、澄迈、定安、屯昌)各市县旅游资源图文展仿若一条精美的“视觉长廊”,直观展现出琼州海峡两岸丰富多彩的自然风光与人文底蕴。该展览将在海瑞文化公园持续展出,向市民游客推介跨区域旅游的魅力。

海口市旅文局、湛江市文广旅体局协同文昌、澄迈、定安、屯昌等市县旅文局发起《海口经济圈与湛江文旅协同发展合作倡议》,承诺将在资源共享、客源互送、品牌共塑、市场共拓等方面深化合作。海南海峡航运股份有限公司、南方航空等交通企业的参与,将为未来“交通快线”的拓展和客源输送提供有力支撑。

2007年,琼北与湛江两地10个市县便结成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携手申报雷琼世界地质公园,培育旅游新业态,开发新产品,开展捆绑宣传促销,发展无障碍旅游。海口作为海南国际旅游消费中心的核心引擎,正携手澄迈、文昌、定安、屯昌等市县,共同擘画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新蓝图。以琼州海峡为纽带,海口与湛江优势互补,正携手打造华南地区文旅发展的高地。

海瑞文化公园内,湛江与“海口经济圈”各市县旅游资源图文展正在举办。(市旅文局供图)

海口市旅文局局长王可介绍,“海口经济圈”与湛江拟设计四条主题线路,串联起文昌航天发射场、海口骑楼老街、澄迈福山咖啡、屯昌香草田园、定安古城美食、海口老爸茶等旅游元素,打造琼州海峡跨海旅游黄金通道。同时,打造“横渡琼州海峡”品牌赛事,联动举办演艺活动,推出“跨海免税专线”,优化两地旅游交通接驳服务,吸引粤西客源来琼消费。

“合作才能共赢,海口与湛江两地要共建‘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推动客源互动与市场共拓,完善交通与服务保障,共建区域旅游品牌与产业生态。”湛江市文广旅体局副局长林洪强提到,广湛高铁即将通车,湛江到广州的车程将缩短至90分钟,这将为两地旅游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湛江将聚焦跨海旅游走廊,秉持“海南所需、湛江所能、共同发展”原则,与海口相向而行。

共拓业态创新旅游体验

全域旅游时代,互换资源,差异化发展将产生1+1>2的效应。

“‘海口经济圈’与湛江要在人文、历史的共同性基础上,实现旅游资源和产品的差异性互补。”海南大学国际旅游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谢祥项建议,两地要统一品牌,联合市场推广,聚焦银发、亲子、研学旅游等市场,推出消费套餐,成立区域营销中心,打造滨海风情体验、美食文化溯源、历史文化传承等旅游产品。同时,两地要政企协同,共育文体旅新IP,以赛促旅、以展聚客,形成可复用的节庆资产。

旅游合作的核心就是联程产品的推出、客源的互换,在“海口经济圈”与湛江的旅游协作中,海口的旅行社企业敏锐地嗅到商机,推出两地主题旅游产品和线路。

海南旅播国际旅行社推出的3天2晚海口旅游产品,行程囊括椰城代表性景点,把美食与免税购物作为核心卖点,吸引广东游客。海南优航国际旅行社推出的主题产品则聚焦海口及周边市县居民需求,推出3天2晚、2天1晚的湛江旅游行程。

“在海口与湛江旅游合作日益深入的背景下,旅行社企业需要找到两地旅游的差异,挖掘出真正的特色,才能吸引游客。”海口市旅行社协会会长麦伟文说。

[来源:海口日报] [作者:祝勇] [编辑:杨玲]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为“海口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频、美术设计等作品,版权均属海口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进行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或建立镜像。

·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
|
 
     www.hkwb.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海口网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许可不得复制或转载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461202100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 0898—66822333  举报邮箱:jb66822333@163.com

网络内容从业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举报邮箱:jb66822333@126.com

琼公网安备 46010602000160号

  琼ICP备2023008284号-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